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
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
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
简陋的柴门无法挽留夕阳的余晖,门前的七步走廊连接着屋檐。我不羡慕东都洛阳丞相的豪宅大院,只要每每行走吟咏能写出美好的诗篇就心满意足。
1.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风格清丽婉约。
2. 东都:在唐代,洛阳被称为东都,与长安并列为当时的重要城市。
3. 席门:古代常用以席为门来形容家境贫寒,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
4. 对比手法:诗中“七步廊”与“丞相宅”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同生活追求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题七步廊》是韦庄一首颇具风骨的诗作。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这里诗人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席门”告诉我们他住的房子很简陋,连夕阳西下都留不住,再加上那短短的七步廊,更凸显了居所的朴素。这不仅是在写居住条件,更是为后面表达情感做铺垫。
再看后两句“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不羡慕东都丞相的豪华宅邸,只要能在行走吟咏间创作出好的诗篇,就感到非常满足。这里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韦庄能有这样的心境实属难得。他用简单的语言,既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又传递出高尚的品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追求的诗人形象。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更能从中汲取到不慕名利、专注于自己热爱之事的精神力量。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情感。首联“席门无计那残阳,更接檐前七步廊”,以“席门”“七步廊”等意象勾勒出诗人居所的简陋,“无计那残阳”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也烘托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颔联“不羡东都丞相宅,每行吟得好篇章”则直抒胸臆,将“丞相宅”与“好篇章”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只追求精神富足的高尚情操。全诗通过对居住环境和内心追求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安于清贫、醉心于诗歌创作的诗人形象,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
韦庄是晚唐诗人,身处乱世,一生历经坎坷。此诗可能创作于他生活较为清贫的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官场腐败,诗人虽家境贫寒,居住在简陋的居所中,却不慕权贵,坚守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通过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描写和对权贵豪宅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