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
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
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
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
人们不要嫌弃这座山矮小,僧人却依然喜爱这座寺庙的灵验。
佛殿高大,仿佛神灵充满力量;壁画上的龙栩栩如生,都是来访的画师所绘。
1. 题壁诗:这是一首题壁诗,题壁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创作形式,诗人将作品题写在墙壁上,常见于寺庙、驿站、酒馆等公共场所,便于作品的传播。
2. 对仗:诗中“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 丹青:在古代,“丹”指朱砂,“青”指石青、石绿,都是绘画常用的颜料,后来“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诗中“客丹青”即指外来画师的绘画作品。
4. 寺庙文化:诗歌反映了古代寺庙文化的一个侧面,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文人雅士游历、题咏的对象,体现了宗教与文学的交融。
我们先来整体认识一下这首诗,它是一首题咏惠严寺的作品,作者不详,却依然为我们展现了惠严寺的独特之处。
首联“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评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山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寺庙所具有的灵性,这也是僧人喜爱它的原因。这就像我们看待人或事物一样,不能仅凭外在的条件下判断,内在的价值才更为关键。
再看颔联“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这两句是对寺庙内部景象的具体描写。“殿高神气力”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巍峨的佛殿,感受到其中那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仿佛有神灵在其中彰显力量。而“龙活客丹青”则把重点放在了壁画上,“活”字用得非常妙,让我们能想象出壁画上的龙就像真的一样,这既体现了画师技艺的高超,也让我们知道这座寺庙可能因为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而更具吸引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对惠严寺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运用的对仗等手法以及涉及的题壁诗、丹青等知识,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诗歌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惠严寺的独特风貌。首联“人莫嫌山小,僧还爱寺灵”,通过对比人们可能因山小而产生的嫌弃与僧人对寺庙灵性的喜爱,突出了寺庙的独特价值不在于所处环境的外在大小,而在于其内在的灵验与神圣,视角巧妙,富有哲理。
颔联“殿高神气力,龙活客丹青”则具体描绘了寺庙的景象。“殿高神气力”写出了佛殿的高大雄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神灵之力,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龙活客丹青”则聚焦于寺庙中的壁画,以“活”字生动地表现出龙的形象逼真传神,同时点出这是外来画师的佳作,既赞美了绘画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寺庙吸引各方人才的魅力。
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惠严寺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座寺庙的欣赏之情。
由于此诗的作者未知,其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从诗句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题咏惠严寺的诗作,可能是诗人游历惠严寺时,被寺庙的景象所触动而作。诗中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诗人对该寺的观察与感受。惠严寺可能是当时一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寺院,吸引了文人墨客前来探访并留下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