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通禅客,搜吟会草亭。
撚髭孤烛白,闭目众山青。
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
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
四海通禅客,搜吟会草亭。
撚髭孤烛白,闭目众山青。
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
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
来自四面八方的禅门友人,相聚在草亭中切磋吟咏。
捻着胡须在白色的孤烛下沉思,闭目凝神仿佛看见群山青翠。
松树上挂着敲冰用的手杖,炉火烧得正旺温着注满月光的瓶子。
独自忧愁地望着悬挂的旧旗帜,朝笏冰冷,伫立在残星之下。
李洞,晚唐诗人,字才江,擅长律诗,其诗多写山水景物和禅意,风格奇峭。
晚唐诗歌常带有乱世的悲凉与孤寂之感,李洞此诗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将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
“笏”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的一种礼仪用具,材质多为玉或象牙,用于记录朝会时的重要事项。
这首《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是李洞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冬夜与禅友相聚茅斋这一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开篇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让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诗人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周围景物的描写,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撚髭孤烛白,闭目众山青”不仅写出了诗人沉思的神态,更通过想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则从细节入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冬日茅斋的清冷与禅友相聚的温暖。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将诗人的个人愁绪融入其中,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将写景、抒情与个人感慨完美结合,展现了晚唐诗歌的独特魅力。
全诗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孤寂的氛围。首联点明了聚会的场景,来自四海的禅客相聚草亭,共同吟诗作赋,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集之景。颔联通过“撚髭”“闭目”等动作描写,刻画了诗人在孤烛下沉思、凝神感悟自然的状态,“孤烛白”与“众山青”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结合,富有意境。颈联描绘了冬日茅斋周围的景象,“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细节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禅居生活的简朴。尾联则转入抒情,“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仕途的感慨和如今处境的孤寂忧愁,将个人情感融入清冷的夜景之中,余味悠长。
李洞是晚唐诗人,其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诗人可能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一处偏僻之地,在一个冬夜与几位禅友相聚在茅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以诗会友,抒发情怀,这首诗便是当时情景的记录与情感的流露。诗中既体现了与禅友相聚的清雅之趣,也暗藏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