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晴劚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入云晴劚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登上云雾缭绕的山间采挖茯苓归来,傍晚时分在树木山石之间与友人相逢迎接。
招待诗人朋友没有别的东西,只有半潭清澈的秋水和满房的山景可以相赠。
1. 李洞,晚唐诗人,字才江,其诗学贾岛,多苦吟之作,风格奇峭。
2. 茯苓在古代文化中不仅是一种药材,还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是隐士们常采挖的物品,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3. 诗中运用了以景待客的表现手法,不直接写招待的丰盛,而是以自然景色相赠,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清高和与友人之间的精神契合。
4. 晚唐诗歌在风格上往往趋于清幽、奇峭,李洞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山居喜友人见访》是一首充满隐逸情趣的小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诗人在晴天到高山上挖茯苓回来,傍晚时分在山林里迎接友人,招待友人的没有别的东西,只有半潭秋水和满房的山景。
从字词来看,“劚”字写出了挖茯苓的动作,很有画面感;“入云”突出了山的高远,为诗歌增添了清幽的氛围。而“半潭秋水一房山”则是全诗的精华,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山居环境的优美,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种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心境。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结合晚唐的时代背景和李洞的诗歌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隐逸情怀。同时,诗中以自然景色待客的方式,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情不在于物质的奢华,而在于精神上的相互欣赏与契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隐士们简单而富有诗意的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真情谊的珍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时友人来访的情景,充满了清幽淡远的意境。
首联“入云晴劚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入云”写出了山之高,“晴”点明天气晴朗,“劚茯苓还”交代了诗人的活动,勾勒出一幅隐士采药归来的画面。“日暮”点出时间已晚,“逢迎木石间”则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迎接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尾联“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没有用贵重的物品招待友人,而是以“半潭秋水”和“一房山”相赠,将山居生活中最美好的自然景色献给友人,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与友人之间纯真的情谊,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李洞是晚唐诗人,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之情。从诗题《山居喜友人见访》及诗句内容来看,这首诗应创作于他隐居山林期间。当时诗人独居山中,生活清幽,某天友人突然到访,诗人满心欢喜,便将这一情景和自己的心境记录下来,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友人相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