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山麻处士所居

未知 〔唐朝〕

贵贱各扰扰,皆逢朝市间。

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

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

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人们都在世间纷纷扰忙碌,都相逢在喧闹的集市之中。

来到这里,连马的足迹都没有,才知道您独自过着悠闲的生活。

冰雪消融时,聆听敷水流动的声音;雪后初晴,欣赏华山的美景。

在这西风萧瑟、寂静空旷的地方,只有我沉醉其中,忘记了回去。

1. 处士:指古时候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以险峻著称。

3. 敷水: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是黄河的支流之一。

4.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尘世喧嚣与山林幽静的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

5. 颈联:律诗通常有颔联和颈联需要对仗,此诗中“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等句体现了一定的对仗特点。

  • 贵贱:指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
  • 扰扰:形容纷乱不安的样子。
  • 朝市:指朝廷和集市,这里泛指尘世、世间。
  • 马无迹:没有马的足迹,形容地方偏僻幽静。
  • :指华山麻处士。
  • 独闲:独自闲适。
  • 敷水:水名,在今陕西省华阴市附近。
  • 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 寂寥:寂静、空旷。
  • 坐忘:指人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这首《题华山麻处士所居》是一首赞美隐居生活的古诗。开篇先描绘了世间人们无论高低贵贱,都在尘世中忙碌奔波的景象,这是为了与后文华山中幽静的环境和麻处士的闲适生活形成对比。当诗人来到华山麻处士的居所,发现这里连马的足迹都没有,才真正体会到麻处士独居的清闲。

接着,诗人描写了在华山的生活场景:冰雪融化时,能听到敷水流动的声音;雪过天晴后,能欣赏到华山壮丽的景色。这些描写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美感,让我们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最后,诗人自己也沉醉在这西风轻拂的寂静之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忘记了返回尘世。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比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尘世的喧嚣与华山的幽静进行对比,突出了麻处士隐居生活的闲适。首联“贵贱各扰扰,皆逢朝市间”描绘了世间众人忙碌奔波的景象,为下文写麻处士的独闲做铺垫。颔联“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点出华山之地的幽静和麻处士的闲适,“马无迹”生动地写出了此地的偏僻,与尘世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选取了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冰雪消融时听敷水潺潺,雪后初晴时赏华山美景,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与美好,充满了自然之趣。尾联“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则抒发了诗人自己沉醉于这幽静环境中的感受,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进一步烘托出隐居之地的迷人魅力。

由于作者未知,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知。从诗句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拜访隐居在华山的麻处士时所作。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多为世俗之事奔波忙碌,而麻处士却隐居在幽静的华山,过着闲适的生活,诗人被这种生活状态所触动,于是写下此诗来赞美这种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

作者信息
未知

未知

古诗数量:4870名句数量: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