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箴

扬雄 〔当代〕

子犹瓶矣。

观瓶之居,居井之眉。

处高临深,动而近危。

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

不得左右,牵于纆徽。

一旦叀礙,为瓽所轠。

身提黄泉,骨肉为泥。

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

尽日盛酒,人复借酤。

常为国器,讬于属车。

出入两宫,经营公家。

译文 名家点评 赏析

你好像陶制的罐子。你被悬挂在井边旁。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动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动,并被拴上绳并悬于很高的地方。一旦碰到井壁上的砖,便会被抛到黄泉里,从而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
  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可是它整天装着酒,人们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政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清·吴汝纶:曹子建、苏子瞻皆奇此文,柳子厚屡效之而不能逮也。(《古文辞类纂评注》)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小赋系寄兴之辞,首句“子犹瓶矣”是解开题旨的关键,即扬雄关心的不是瓶和鸱夷,而是要借它们不同的命运来观照社会,来批判贤士被冷落,小人得势被当作“国器”不合理的现实。末二句尤为警拔,离讥刺于反问之中,将作者的人生喟叹溢于言表。(《历代辞赋选评注》)

  从表面看来,原文是说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危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读者如不能体会扬雄的本意所在,也会产生不良印象,因此,后来柳宗元又作了一篇,将扬雄的话反过来,从正面叙说,另成一篇很好的文章《瓶赋》。其实也是相反而适相成的。

  乍一看,扬雄这篇典型的状物小赋,着力描述的是两种盛器的命运:水瓶质朴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然而,请注意开篇那句话:“子犹瓶矣。”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在借器喻人。扬雄其人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名颇盛。他的这篇《酒箴》,用的当是曲笔,反话正说,语近旨远,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良苦用心,无非是要谏劝世人:莫为酒惑,应近君子而远小人。

作者信息
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古诗数量:4名句数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