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院中没有人,只有秋月明亮。夜里的霜即将落下,空气已经先有了清寒之气。梧桐真的不甘心就此衰落凋零,几片叶子还迎着秋风飒飒作响。
这首诗运用了环境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如“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渲染了氛围;拟人手法如“梧桐真不甘衰谢”,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此外,张耒是北宋诗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感受。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夜坐》。首先看前两句,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冷的秋夜场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的寂静和寒冷。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写景,更是为了烘托诗人内心的情感。再看后两句,诗人把梧桐当作人来写,它不甘心衰落,即使只有几片叶子,也迎着秋风发出声响。这其实是诗人在借梧桐表达自己的心境。张耒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就像这梧桐一样,不屈不挠。所以,我们在理解这首诗的时候,要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我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夜图,“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梧桐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真不甘”“迎风尚有声”,生动地表现出梧桐不愿轻易屈服于衰败的顽强精神。诗人借梧桐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不屈不挠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耐人寻味。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张耒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期间,于秋夜独坐时有感而发所作。在清冷的秋夜中,诗人借景抒情,抒发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