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饮

时彦 〔宋朝〕

寄宠人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

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

一杯未尽,离怀多少。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

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胡人骑着骏马在狂风中嘶鸣,汉朝的旗帜在飞雪里翻卷,黄昏的阴云又渐渐散开,夕阳的余晖只剩一竿之高。古老的树木连接着天空,杂乱的山峰数不胜数,我骑马走过了黄昏时的沙漠和枯萎的野草。星斗横斜在幽静的馆舍上空,我一夜无眠,灯花白白地燃尽。香鸭形的香炉里雾气浓郁,蜡烛凝结着如泪的蜡油,寒冷的霜天让人难以捱到天亮。

我总是记得你略施粉黛刚刚打扮好的模样。一杯酒还没喝完,心中涌起了多少离别的愁绪。醉眼朦胧中看到你那含情的秋波,睡梦里与你欢会,可这些醒来后却都成了烦恼。我猜想你也有牵挂我的地方,只是不忍心再去回想,你曾在我耳边轻声说道:“你什么时候骑马归来,还能认得我迎门时的轻笑。”

1. 文学体裁:这首词属于词牌名为“青门饮”的作品。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有固定的词牌和格律,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韵律和格式要求。

2.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胡马”“汉旗”“彤云”“残照”“古木”“乱山”“暮沙衰草”“星斗”“灯花

  • 寄宠人:寄给心爱的人。
  • 胡马嘶风:胡地的马在风中嘶鸣。
  • 汉旗翻雪:汉家的旗帜在雪中翻卷。
  • 彤云:阴云。
  • 一竿残照:夕阳只剩下一竿高,指天色已晚。
  • 香鸭:鸭形的香炉。
  • 小妆才了:刚刚化好淡妆。
  • 秋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
  • 朝雨:这里暗用“巫山云雨”的典故,指男女欢会。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萧瑟、孤寂的塞外秋景图。开篇“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通过“胡马”“汉旗”“彤云”“残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则将笔触转向室内,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幽馆中彻夜难眠,看着灯花燃尽、蜡烛流泪,侧面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下阕则回忆了与爱人分别时的情景。“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细腻地刻画了离别时的不舍和惆怅。“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在醒时和梦中都无法摆脱。最后“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通过想象爱人的牵挂和期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羁旅之愁和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词的内容来看,可能是作者在羁旅途中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作。宋朝时期,文人出行较为频繁,或为仕途奔波,或为游历四方,在离别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思乡、思人的情感,这首词便是时彦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

作者信息
时彦

时彦(?-1107)字邦美,开封(今属河南)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第一,历任颍昌判官、秘书省正字,累除集贤校理。绍圣中,迁右司员外郎,提点河东刑狱。徽宗立,拜吏部侍郎、开封尹,官至吏部尚书。大观元年卒。《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古诗数量:4名句数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