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泉子

潘阆 〔宋朝〕

长忆孤山。

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

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

阁上清声檐上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

空役梦魂飞。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常常回忆起孤山,它在西湖中央,像黛眉簇拥。僧房四面朝着湖水敞开,我驾着轻舟来来去去。荷花的香气飘散到连云阁,阁上檐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自从离别后,尘世的污垢弄脏了我的衣裳,只能徒劳地让梦魂飞向那片美景。

1. 潘阆是北宋初期的词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风光和个人情感。

2.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如“山在湖心如黛簇”)、感官描写(如“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上铎”)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词中的“长忆”是宋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用于引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 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等名胜。
  • 黛簇:形容山如黛眉簇拥。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 轻棹:轻便的小船。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 芰荷:出水的荷花。
  • 连云阁:高与云连的楼阁。
  • :风铃。
  • 尘土:喻指尘世的污浊。
  • :驱使。

这首《洒泉子》以回忆为线索,带领读者走进了杭州孤山的美丽世界。开头直接点明“长忆孤山”,表明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山的山水、僧房、小船等景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下阕则通过描写荷花的香气和风铃的声音,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最后,作者将现实中的“尘土污人衣”与回忆中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潘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上阕描绘了孤山的美景,“长忆孤山”点明主题,“山在湖心如黛簇”形象地写出了孤山的秀丽,“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则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下阕进一步渲染孤山的清幽,“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上铎”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让读者感受到孤山的美好。最后两句“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则将现实与回忆对比,抒发了词人对尘世的无奈和对孤山的思念。整首词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潘阆一生漂泊,曾居杭州多年。他对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是他回忆在杭州孤山的经历而作,通过对孤山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尘世的厌倦。

作者信息
潘阆

潘阆(?─1009)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卒。事迹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卷九三。工诗。有《逍遥集》一卷,《逍遥词》一卷。

古诗数量:112名句数量: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