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立翰林真二首

贯休 〔唐朝〕

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

虽称李太白,知是那里精。

御宴千钟饮,蕃书一笔成。

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

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

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

天马难拢勒,仙房久闭扃。

若非如此辈,何以傲彤庭。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额角间浮现出紫色云气,神情庄重有超脱尘世的清朗。

虽然人称李太白,要知道他是何等的精妙绝伦。

在御宴上能饮千杯酒,外族的文书提笔就能写成。

杜甫说得真对啊,说他骑鲸而去果然没错。

这是谁家子弟的绘画作品,笔端曲折富有灵气。

(画中人物)像高山屹立又似忽然坠落,爽朗得如同刚从酒中醒来。

像天马难以束缚驾驭,又像仙人的住所长久关闭着门。

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物,凭什么能在朝廷上傲然挺立。

1. 贯休:晚唐诗人、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其诗风格奇崛,多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2. 翰林学士:唐代始设的官职,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令、参与机密等,地位重要。

3. 李太白:即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入翰林院,有“诗仙”之称。

4. 杜工部:即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与李白并称“李杜”。

5. 骑鲸:古代传说中李白醉后骑鲸而逝,成为文学史上关于李白的一个著名典故。

  •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古代相术认为是富贵之相,这里形容李白的不凡相貌。
  • 紫气:紫色的云气,古代认为是祥瑞之气。
  •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 尘外清:超脱尘世的清朗气质。
  • 那里精:何等精妙、杰出。
  • 御宴:皇帝举办的宴会。
  • 千钟饮:极言饮酒之多,表现李白的豪放。
  • 蕃书:指外族的文书。
  • 杜工部:即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故称。
  • 骑鲸:传说李白醉后骑鲸而逝,这里指杜甫对李白的描述恰当。
  • 谁氏子:谁家的子弟。
  • 丹青:绘画。
  • 毫端:笔端。
  • 屹如山忽堕:形容画中人物神态变幻,似高山屹立又似忽然坠落。
  • 爽似酒初醒:爽朗得像刚从酒中醒来。
  • 天马:传说中天上的骏马,比喻不受拘束的人才。
  • 拢勒:束缚、驾驭。
  • 仙房:仙人的住所,这里形容画中意境。
  • :门闩,这里指关门。
  • 彤庭:指朝廷。

《观立翰林真二首》是贯休观看翰林学士画像后的咏怀之作。这两首诗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第一首诗聚焦于李白,通过对其外貌、气度和才华的描写,塑造出一个超凡脱俗、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寥寥数字,便让李白的不凡跃然纸上。“御宴千钟饮”体现其豪放,“蕃书一笔成”彰显其才学,最后以杜甫的评价作结,更显李白的非凡地位。

第二首诗则将目光转向绘画本身,赞美画师技艺的高超。诗中对画中人物神态的描绘极为生动,“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等句,让静态的画像仿佛有了动态的生命力。同时,通过对画中人物“天马难拢勒”的描写,也寄托了对翰林学士们才华与风骨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两首诗不仅是对画像的赞美,更是对像李白这样的翰林学士们的歌颂,展现了晚唐文人对前代杰出人才的追慕与敬仰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对才华与风骨的推崇,以及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这两首诗围绕翰林学士的画像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画中人物的风采与精神气度。

第一首着重刻画李白的形象。开篇“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从外貌和气度入手,写出李白的不凡。“御宴千钟饮,蕃书一笔成”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其豪放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华。最后引用杜甫的话,进一步肯定李白的非凡。

第二首则侧重于对绘画本身的赞美。“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赞美画师技艺高超,笔端富有灵气。“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等句生动描绘了画中人物神态的生动逼真。“天马难拢勒”等句既写画中人物的不羁,也暗含对翰林学士们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赞美。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将对人物的赞美与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巧妙结合。

贯休是晚唐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他观看翰林学士的画像后所作。翰林学士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常伴皇帝左右,负责起草诏令等。李白曾入翰林院,其才华与豪放不羁的性格深入人心。贯休通过观赏画像,联想到李白等翰林学士的风采与事迹,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两首诗,表达对他们才华与气度的赞美。

作者信息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古诗数量:572名句数量: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