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

李贺 〔唐朝〕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那斑竹经历千年也不会死去,长久地陪伴着舜妃湘水之畔。南方姑娘的歌声回荡在寒空,九座山峦一片寂静,映衬着她们红泪点点。离鸾别凤在烟雾笼罩的梧桐中,巫山的云与蜀地的雨在远方相通相连。幽愁秋气弥漫在青枫之上,清凉的夜晚,波浪间仿佛传来蛟龙的悲吟。

1. 了解湘妃的传说,这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爱情悲剧故事,体现了女性的深情和执着。

2. 学习李贺诗歌的风格特点,他的诗想象丰富,常常运用神话传说,营造出奇幻、瑰丽的意境,同时又充满了哀怨、悲愁的情感。

3. 掌握诗歌中运用典故的手法,如“巫云蜀雨”,通过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

  • 筠竹:斑竹,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追至,痛哭不已,泪洒竹上成斑,故又称湘妃竹。
  • 秦娥:这里指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
  • 蛮娘:指南方女子,这里或许是指善于吟唱的女子。
  • 九山:泛指湘妃哭泣之地的山峦。
  • 离鸾别凤:鸾和凤本是一对,这里比喻湘妃与舜的分离。
  • 巫云蜀雨:引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巫山神女与楚王梦中相会,这里增添了一种奇幻、幽渺的氛围。

这首诗以湘妃的故事为题材,李贺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和奇幻的描写,将湘妃的哀怨、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先理解诗歌中各个意象的含义,如筠竹、离鸾别凤等,体会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诗歌中典故的运用,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样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李贺用他独特的笔触,将湘妃的悲剧与自己的身世之感相融合,让我们在感受古代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整体意境清幽、哀怨,充满了奇幻色彩。开篇以“筠竹千年老不死”营造出一种永恒、执着的氛围,斑竹长久陪伴湘妃,象征着湘妃的深情。“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歌声回荡寒空,山峦寂静,以景衬情,突出了湘妃的哀伤。“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运用神话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奇幻和幽渺之感,进一步强化了湘妃与舜分离的痛苦。最后“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将幽愁秋气与青枫、凉夜、波浪、古龙等意象相结合,使整首诗的哀怨之情达到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难以排解的愁绪。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他仕途不顺,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此诗很可能是他借湘妃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怨和愁绪。湘妃的爱情悲剧以及她们的哀怨、执着,与李贺自身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心境相契合,所以他借这个古老的传说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