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曲

李贺 〔唐朝〕

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荭春漠漠。

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

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

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长眉的越女在沙滩上采摘兰若,桂叶和水荭在春日里弥漫着漠漠的气息。横着小船醉酒酣眠,在白昼中享受悠闲,渡口吹拂着梅花香风,手中的歌扇显得单薄。女子头上的燕钗和玉股映照在清澈的水渠中,收到了越王娇郎用小字写的书信。用蜀纸封好丝巾回复情郎,不知不觉夜晚的漏壶里水已滴尽。

1.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2. “兰若”“水荭”等植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象征,代表美好、高洁等品质。

3. 漏壶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通过壶中水的滴漏来计算时间。

4. 蜀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纸张之一,因其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而备受文人喜爱。

  • 兰若:兰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 水荭: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呈粉红色。
  • 梅风:梅花开放时的风,带有梅花的香气。
  • 燕钗玉股:燕形的发钗和玉制的簪子。
  • 蜀纸:四川产的纸,质地优良,常用于书写。
  • 晚漏:夜晚的漏壶,古代计时工具。

这首诗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内容上看,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活画卷,展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从艺术手法上看,李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例如,“桂叶水荭春漠漠”通过对植物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燕钗玉股照青渠”则通过对女子服饰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身份。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晚漏壶中水淋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华丽。开篇描绘了越女采兰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闲适的氛围。“横船醉眠白昼闲”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渡口梅风歌扇薄”则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诗中对女子的描写细致入微,“燕钗玉股照青渠”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美丽和高贵。而“越王娇郎小字书”“蜀纸封巾报云鬓”则揭示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诗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最后“晚漏壶中水淋尽”暗示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时光匆匆、美好易逝的感觉。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他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这首《湖中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和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可能是他在游历江南时,根据当地的所见所闻创作而成,也可能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信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古诗数量:453名句数量: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