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曾重伯编修

黄遵宪 〔清朝〕

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

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

文章巨蟹横行日,世变群龙见首时。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您耗费一个月处理官书的精力,来阅读我这连篇的新派诗作。

风雅传统之所以不会消亡,是因为有佳作不断问世;道光、咸丰之后,诗歌创作更加追求新奇。

在文章如同巨蟹般横行(指文风多变、新派崛起)的时代,也是世事变革、群雄显露头角的时候。

1. 黄遵宪:晚清诗人、外交家,“诗界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多反映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语言力求通俗,被称为“诗史”。

2. 诗界革命:晚清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诗歌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即保留传统诗歌的形式美,同时融入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元素,代表人物有黄遵宪、梁启超等。

3. 曾广钧:字重伯,曾国藩的孙子,清末著名诗人,其诗风格奇丽,在当时诗坛有一定影响。

4. 道光、咸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变革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事件相继发生,社会动荡不安,也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诗坛也呈现出新的风貌。

  • :以诗文相赠答。
  • 曾重伯编修:指曾广钧,字重伯,清末官员、诗人,曾担任编修一职。
  • 废君一月官书力:意思是您耗费一个月处理官方文书的精力。废,这里指耗费、花费。官书,官方的文书、典籍。
  • 新派诗:指黄遵宪等人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中创作的具有新内容、新风格的诗歌。
  • 风雅: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后泛指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和高雅的文学风尚。
  • 光丰之后:指道光、咸丰皇帝之后(道光年间为1821-1850年,咸丰年间为1851-1861年)。
  • 益矜奇:更加追求奇特、新奇。益,更加。矜奇,以新奇为贵。
  • 巨蟹横行:比喻当时新派文风盛行,如同巨蟹一样不受拘束地发展。
  • 世变群龙见首时:指社会发生变革,各种有才能的人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群龙见首,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各自显露自己的才能。

《酬曾重伯编修》是黄遵宪一首颇具时代特色的酬答诗。首先,从题目来看,明确了这是诗人对曾重伯阅读自己诗作的回应,奠定了诗歌亲切交流的基调。

在内容上,诗歌围绕“新派诗”展开,首联点出对方对自己新派诗的关注,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阐述了新派诗产生的背景和时代意义。黄遵宪在诗中不仅肯定了传统风雅的价值,更强调了诗歌要随时代发展而求新求变。“光丰之后益矜奇”一句,点出了时代对诗歌风格转变的影响;而“文章巨蟹横行日,世变群龙见首时”则以豪迈的笔触,将新派文章的兴起与社会变革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新派诗歌前景的乐观态度和对时代潮流的把握。

从思想情感来说,这首诗既包含了对友人赏识的感激之情,更体现了诗人作为“诗界革命”倡导者的自信与担当,以及对推动诗歌革新、反映时代风貌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晚清时期文人积极探索文学发展新路径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学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的深刻关系。

首联“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开门见山,既表达了对曾重伯花费时间阅读自己诗作的感激,也点出了自己诗作“新派”的特点,显得直白而真挚。

颔联“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从诗歌传统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肯定了优秀作品对风雅传统的传承作用,同时指出道光、咸丰之后诗坛追求新奇的趋势,为下文论述新派诗歌的出现做了铺垫。

颈联“文章巨蟹横行日,世变群龙见首时”,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当时新派文章的盛行比作“巨蟹横行”,形象地展现了新文风的冲击力;把社会变革时期人才辈出的景象比作“群龙见首”,既写出了时代的特点,也暗示了新派诗歌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全诗将个人诗作与时代背景、诗坛风气相结合,体现了黄遵宪对诗歌革新的坚定信念和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

黄遵宪是晚清重要的诗人,主张“诗界革命”,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吸收新事物,运用新语言。曾重伯(曾广钧)也是当时颇有才华的诗人,两人之间有诗文往来。此诗是黄遵宪为酬答曾重伯阅读自己的新派诗作而作,体现了在晚清社会变革时期,文人之间对于诗歌革新的交流与共鸣,也反映了当时诗坛追求新变的风气。

作者信息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古诗数量:42名句数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