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绕孤村,芳菲在何处?春从啼鸟来,啼是春归去。
江村
江水环绕着孤独的村庄流淌,芬芳的花草究竟在什么地方?
春天仿佛是随着鸟儿的啼鸣而来,可这啼鸣之声,却又像是宣告着春天的离去。
1. 黄景仁,字汉镛,号鹿菲子,清代诗人,其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风格清峭,独具特色。
2.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江村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春从啼鸟来,啼是春归去"两句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4. 古诗中常以"啼鸟"象征春天,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也以鸟鸣写春景。
- 江村:江边的村庄。
- 芳菲:指花草的芬芳,也代指花草。
-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 啼鸟:鸣叫的鸟儿。
- 归去:离开,逝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江村》。首先,我们可以结合诗题和诗句,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一条江水悠悠地环绕着一个僻静的小村庄,这是多么宁静的场景啊。但诗人紧接着就问"芳菲在何处",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会寻找芳菲呢?因为这是春天啊,本应是花草繁盛的时候,可诗人却没看到,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再看后两句,诗人说春天随着鸟儿的啼叫声而来,可这啼叫又像是春天要走了。这里诗人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写法,把鸟儿的啼鸣和春天的来去联系起来。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就像春天一样,刚刚感受到它的到来,转眼间就要逝去了。
黄景仁的一生过得并不如意,所以他的诗常常带有一些忧伤的情感。在这首诗里,他通过对江村春景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也可能寄托了自己对人生中美好时光难以留住的感慨。我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种淡淡的惆怅之情,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这首诗篇幅短小,却意蕴悠长,体现了黄景仁诗歌"语淡情深"的特点。
首句"江水绕孤村"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江水的环绕既给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又衬托出村庄的偏僻与孤独,为全诗奠定了略带惆怅的基调。
次句"芳菲在何处"以问句形式,流露出对美好春光的寻觅与失落。繁花似锦的景象难觅踪迹,暗示着春光的短暂与易逝。
后两句"春从啼鸟来,啼是春归去"尤为精妙,诗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春与鸟的关系。鸟儿的啼鸣本是春天到来的信号,可在诗人眼中,这啼鸣也像是春天离去的哀歌。这种矛盾的感受,深刻地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将时间的无情与人们对美好的留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黄景仁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一生困顿,仕途无望,常常在诗歌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慨。《江村》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游历江边村庄时所作,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村春景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怅惘之情。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往往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的失意,黄景仁也不例外,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之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