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寒冷的暮色笼罩着孤寂的村庄,悲凉的风声在四周旷野中回荡。
溪水幽深,难以承载飘落的雪花;山峦冻僵,连流动的云彩也仿佛凝固。
鸥鸟和白鹭在雪中飞翔,难以分辨;水边的平地和沙滩,望去也混为一片。
野外的桥边有几棵梅花树,与漫天风雪一起,都成了一片洁白纷乱的景象。
1. 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2. 借景抒情:诗歌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是借景抒情手法的典型运用。
3. 意象:诗中"寒色"、"孤村"、"悲风"、"雪"、"山"、"鸥鹭"、"梅花"等都是重要的意象,各自承载着特定的情感和含义。
4. 洪昇:清代著名戏曲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代表作有传奇《长生殿》,诗歌作品有《稗畦集》等。
5. 对仗:颔联"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和颈联"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均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洪昇的《雪望》。这是一首描写冬日雪景的五言律诗,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题目"雪望","望"字点明了这首诗是诗人眺望雪景所感所作。接下来,我们逐联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首联描绘了黄昏时分,寒冷的气息笼罩着孤立的村庄,呼啸的寒风在旷野中回荡。这里的"孤村"和"悲风"不仅写出了环境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颔联写溪水很深,雪花落进去就消失了;山上非常寒冷,连云彩都好像被冻住了,不再流动。这两句通过对溪水和山峦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
颈联描写了在大雪纷飞中,鸥鹭飞翔的身影难以分辨,水边的沙滩也和雪地混为一体,看不清界限。这两句写出了大雪覆盖下天地一片苍茫的景象。
尾联则把目光投向了野桥边的梅花树,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梅花也变成了白色,和雪花一起构成了一幅洁白纷乱的画面。这里的梅花虽然被雪覆盖,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它在严寒中绽放的坚韧品格。
整首诗以"望"为线索,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略带孤寂的雪景图。诗人通过对雪景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及诗歌中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雪望》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五言律诗,全诗紧扣"雪"字,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雪景图,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开篇即点出时间、地点和氛围,"寒色"、"孤村"、"暮"、"悲风"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对仗工整,描写细腻。溪水因深而难容雪花,山峦因冻而流云凝滞,从侧面烘托出天气的寒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
颈联"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进一步描写大雪覆盖下的景象。鸥鹭在雪中飞翔难以分辨,汀沙也因积雪而模糊不清,视野的朦胧更添了几分苍茫之感。
尾联"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野桥边的梅花。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梅花也成了一片洁白,与雪景融为一体,既写出了雪之大,也暗含了梅花傲雪的品格,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雪景的壮阔与迷蒙,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洪昇是清代著名戏曲家、诗人,其生活经历坎坷,曾因《长生殿》演出而遭贬斥,仕途失意。这首《雪望》是他描写雪景的诗作之一,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所描绘的孤寂、清冷景象来看,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人生挫折后,借景抒情,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寄托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感慨。洪昇擅长以景寓情,此诗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