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树

陆龟蒙 〔唐朝〕

波涛漱苦盘根浅,风雨飘多着叶迟。

迥出孤烟残照里,鹭鸶相对立高枝。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波涛冲刷着(岛树),痛苦地使它盘曲的根部显得浅露;风吹雨打太多,使得它长出叶子也很迟缓。

(岛树)远远地挺立在孤烟与落日余晖之中,鹭鸶成对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1.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农学家,与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多反映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

2. 借物抒情:这首诗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岛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3. 意象:诗中的“波涛”“风雨”“孤烟”“残照”“鹭鸶”等都是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4.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诗歌多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风格多样,既有清丽婉约之作,也有沉郁顿挫之篇,陆龟蒙的这首诗体现了晚唐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的特点。

  • 漱:冲刷、洗涤。
  • 盘根:盘曲的根部。
  • 着叶:长出叶子。
  • 迥出:远远地突出、挺立。
  • 孤烟:一缕炊烟,这里指岛上的炊烟。
  • 残照:落日余晖。
  • 鹭鸶: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常在水边活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岛树》。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陆龟蒙,他是一位喜欢隐居生活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围绕自然景物展开,这首也不例外。

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波涛漱苦盘根浅,风雨飘多着叶迟”。这里诗人用“漱”字写出了波涛对树根的冲刷,“苦”字不仅是树的感受,也可能是诗人联想到的艰辛。这两句让我们知道这棵岛树生长得很不容易,环境很恶劣。

再看后两句,“迥出孤烟残照里,鹭鸶相对立高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很美的画面,岛树在孤烟和夕阳中挺立,还有鹭鸶站在枝头。这时候我们能感受到岛树虽然生长艰难,但依然傲然独立,很有生命力。

诗人写这棵岛树,其实是借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是赞美那种在困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可能是寄托了自己对宁静、高远生活的向往。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体会诗人运用的借物抒情的手法,还有诗中那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这首诗描绘了岛树在艰苦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和独特风貌,充满了画面感和意境美。

前两句“波涛漱苦盘根浅,风雨飘多着叶迟”,写出了岛树生长环境的恶劣。波涛不断冲刷,让它的根部难以深扎;风雨频繁侵袭,使它生长迟缓,叶子也长得较晚。这里不仅是在写树,也暗喻了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不易,赋予了树以顽强的生命力。

后两句“迥出孤烟残照里,鹭鸶相对立高枝”,则展现了岛树的傲然姿态。它在孤烟和落日余晖中远远挺立,显得格外突出。而鹭鸶在高枝上相对而立,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和静谧之感。整句诗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高远的意境,树的坚韧与周围环境的宁静相互映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岛树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宁静、高远境界的向往。

陆龟蒙是晚唐诗人,一生隐居在松江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自称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他的诗作多描写水乡风光和田园生活,也常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怀。《岛树》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水乡岛屿时,看到岛上的树木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对岛树生长环境和形态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某种心境。

作者信息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数量:691名句数量: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