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花

罗隐 〔唐朝〕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交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斸将。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这花占得了“金钱花”这个佳名,满树飘香,它们相互依偎,向着秋光生长。倘若这花真的可以当作钱财来收藏,恐怕早就被豪门贵族全部挖走了。

罗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以讽刺现实为主,语言通俗,寓意深刻。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金钱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假设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

  • 占得佳名:指金钱花获得了美好的名字。
  • 绕树芳:围绕着树散发着芳香。
  • 依依:形容花朵相互依偎的样子。
  • 秋光:秋天的风光。
  • :通“教”,使得。
  • :可以,能够。
  • 收贮:收藏,储存。
  • 豪门:有钱有势的人家。
  • 斸(zhú)将:挖走。

同学们,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这首《金钱花》。首先看前两句,“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金钱花的美丽和它们在秋光中的姿态。接着,后两句“若交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斸将”,诗人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引发我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也能学到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诗人一样,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金钱花,实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前两句描绘了金钱花的美丽和芬芳,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好。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假设如果金钱花能当作钱财收藏,就会被豪门挖走,揭示了豪门贵族对财富的贪婪和掠夺。诗人以花喻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豪门贪婪的批判。

罗隐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豪门贵族贪婪无度。诗人可能是看到了金钱花,由此联想到社会上对财富的追逐和豪门的搜刮,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古诗数量:523名句数量: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