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婳词

曹雪芹 〔清朝〕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注解 赏析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1. 姽婳(guǐ huà):形容女子体态娴静美好或形容女子有才华。在这里指林四娘的美好和英勇。
  2. 玉为肌骨: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林四娘的肌肤和骨骼比作美玉,形容她容貌美丽、身姿曼妙。
  3. 铁为肠:同样是比喻,用铁来形容林四娘的心肠,突出她性格坚毅、刚强,具有英勇无畏的品质。
这两句诗作为《姽婳词》的开篇,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林四娘鲜明的形象。“玉为肌骨”描绘出林四娘外在的美丽,将她的身体比作美玉,展现出她的肌肤白皙、身姿婀娜,给人一种柔弱而美好的感觉,这符合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容貌美的描写。然而,“铁为肠”则笔锋一转,刻画了她内在的坚毅性格。一个“铁”字,突出了她的心肠如铁般坚硬,暗示她有着坚定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与前面的“玉为肌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林四娘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这种刚柔并济的描写,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单一化的塑造,既展现了林四娘的女性魅力,又强调了她作为“将军”的英勇和刚强,为下文叙述她的英雄事迹做了铺垫,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兼具美貌与勇气的女性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姽婳词》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是曹雪芹借贾宝玉、贾环、贾兰等人之口创作的一组诗。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贾政与众幕友谈及恒王与林四娘的故事,称林四娘是一位姽婳将军,为抗击流寇而死。于是众人提议作《姽婳词》来纪念她。这组诗是在封建贵族家庭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文学活动和审美趣味,同时也通过对林四娘这一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作者对英勇女性的赞美和对某种理想品质的向往。此外,《姽婳词》的创作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思潮以及一些历史传说、故事的影响,曹雪芹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小说中,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捐躯”二句:意思是,自从林四娘为报答恒王对她的恩宠而抛掉自己生命的那一天之后,青州地方的泥土也是香的了。“土亦香”在《红楼梦》的各个脂砚斋版本中都一致,程高本作“土尚香”,不对。“此日”并非“今天”,而是指“捐躯”的“那一天”,所以不该用“尚”字。诗句语法常与口语有别,这两句应如上面所解说的。青州,府名,在山东,明代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今益都县)。
作者信息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古诗数量:132名句数量: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