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洗

李东阳 〔明朝〕

刺史召,君勿行。

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刺史反,君勿战。

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译文 注解 赏析 鉴赏
刺史召唤你,你不要前去。我虽然不懂军事打仗,但却能了解刺史的真实心思。刺史谋反了,你也不要轻易出战。我会先去请命作战,等我回来后再与你相见。
哎!高凉地区娶了媳妇(指冼夫人)能得到媳妇的助力,现在看不到刺史,只看到叛贼了。就像太原也有娘子军一样,谁说军队中就没有厉害的女子呢?

刺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当时的地方官员。

高凉:地名,在今广东高州一带。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高凉地区少数民族首领,以贤明和军事才能著称,这里 “高凉洗” 指冼夫人。

妇:指冼夫人。

太原亦有娘子军:指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组建的娘子军,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娘子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

李东阳生活在明朝,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能力和地位有一定的偏见。这首诗可能是李东阳有感于历史上冼夫人和娘子军等女性在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展现出的非凡才能,为了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刻板认知,宣扬女性的力量和价值而创作的。通过对冼夫人事迹的歌颂,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中女性能力的肯定以及对人才的期待,希望人们能更加重视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

这首诗主题鲜明,赞颂了冼夫人等女性的非凡才能和英勇形象,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从结构上看,诗歌开篇 “刺史召,君勿行。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冼夫人的话语,展现出她的睿智和对局势的洞察,虽自称 “不知兵”,却能判断出刺史的意图,先声夺人。“刺史反,君勿战。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进一步刻画了冼夫人的勇敢和果断,主动请战,体现了她的担当和对丈夫的深情。

“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这几句以感叹的语气,强调了冼夫人的重要作用,她的能力使得高凉地区在面对刺史谋反的危机时,能够依靠她的力量应对,而此时刺史已经成为了贼寇,突出了冼夫人的正义和力量。

最后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以反问的形式,将冼夫人与太原娘子军相提并论,有力地反驳了 “军中无妇人” 的传统观念,升华了主题,赞颂了女性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表现,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和肯定。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语言质朴直白,通俗易懂,却又不失表现力,通过简洁的对话和感叹,生动地塑造了冼夫人的形象,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冼夫人等女性的敬佩之情。

作者信息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古诗数量:340名句数量: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