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夜泊书事

蔡襄 〔宋朝〕

十月淮水平,莹净铺寒簟。

浴日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开帆直千里,快去曾非渐。

盲风半作势,怒浪立呈险。

枯林助呼嘷,巨蜃工腾闪。

偎崖少休息,击缆犹欹飐。

忠信古云伏,奸邪神所贬。

扣心良自安,潜祈亦羞谄。

夜分群籁息,天明恶云斂。

霜威寒更清,霁色鲜可染。

怀安固俗喜,乘危岂予歉。

赐告虽庆幸,被恩实惭忝。

慈亲慰衰发,娇儿别啼脸。

人情足爱恋,将思辄闭掩。

世事忽忧来,惊起类痴魇。

金絮北饵胡,弓刀西压陕。

天子欲求理,群材务搜检。

大明破昏翳,久弊刮痕玷。

有如广厦时,拙者亦磨剡。

行路勿迟迟,流年空苒苒。

译文 注解 赏析 创作背景

十月的时候淮河水面平静,澄澈干净得就像铺了一张寒凉的竹席。太阳从水中升起,在水中玩弄着洁净的光芒,山峦倒映在水中,那青色的山影被水波弄碎成点点青斑。

扬起船帆,一直行驶千里,快速前行不曾缓慢。忽然间狂风大作,那汹涌的怒浪立刻展现出险恶的态势。

枯败的树林在狂风中发出呼啸声,巨大的蜃鱼在水中肆意翻腾闪现。船儿靠近山崖稍作休息,系上缆绳后船身仍然倾斜摇晃。

古人说忠信之人能得到神的庇佑,奸邪之人会被神灵贬斥。我扪心自问,内心十分安稳,暗自祈祷也不屑于谄媚。

半夜时分,各种嘈杂的声音都停息了,天亮时那恶劣的乌云也收敛起来。

寒霜的威力让天气更加清冷,雨过天晴后的景色鲜艳得好像可以染上色彩。

贪图安逸固然是世俗人的喜好,而我又怎会因身处险境而感到不满呢。

得到休假的恩命虽然值得庆幸,可受到皇恩我实在感到惭愧。

慈祥的母亲安慰着我已衰老的头发,娇弱的孩子分别时满脸泪痕。

人情世故中充满了眷恋疼爱,每当思念起家人时,我就会把这些情思藏在心底。

世间的事情忽然间让我忧愁起来,惊起时就好像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北方用金银丝絮来讨好胡人,西边有军队用弓箭战刀守卫着陕地。

天子想要治理好国家,正在努力搜求选拔各种人才。

圣明的君主如同阳光驱散了昏暗,长久以来的弊病就像刮去了污渍。

就好像在建造广厦的时候,笨拙的人也能有机会磨砺自己。

行路的时候不要迟缓啊,年华可是会白白地流逝。

  1. 淮水:指淮河,中国东部的重要河流。
  2. 莹净:澄澈干净。
  3. 寒簟(diàn):寒凉的竹席,这里形容水面的清冷。
  4. 浴日:指太阳从水中升起,好像在水中洗浴。
  5. 涵山:山峦倒映在水中。
  6. 盲风:指突然刮起的狂风。
  7. 巨蜃(shèn):大的蜃鱼,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吐气成海市蜃楼的海兽。
  8. 偎崖:靠近山崖。
  9. 击缆:系上缆绳。
  10. 欹飐(qī zhǎn):倾斜摇晃。
  11. 忠信古云伏:古人说忠信之人能得到神的庇佑。伏,这里可理解为庇佑、护持。
  12. 奸邪神所贬:奸邪之人会被神灵贬斥。
  13. 扣心:扪心自问。
  14. 潜祈:暗自祈祷。
  15. 羞谄:以谄媚为羞耻。
  16. 夜分:半夜。
  17. 群籁:各种嘈杂的声音。
  18. 霁色: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19. 怀安:贪图安逸。
  20. 乘危:身处险境。
  21. 赐告:得到休假的恩命。
  22. 忝(tiǎn):有愧于。
  23. 衰发:衰老的头发。
  24. 金絮北饵胡:指用金银丝絮等财物去讨好北方的胡人。
  25. 弓刀西压陕:西边用弓箭战刀等武装力量守卫陕地。
  26. 大明:指圣明的君主。
  27. 昏翳:昏暗。
  28. 久弊:长久以来的弊病。
  29. 磨剡(yǎn):磨砺,这里指有机会施展才能。
  30. 流年:流逝的年华。
  31. 苒苒(rǎn):形容时光渐渐流逝。

十月的时候淮河水面平静,澄澈干净得就像铺了一张寒凉的竹席。太阳从水中升起,在水中玩弄着洁净的光芒,山峦倒映在水中,那青色的山影被水波弄碎成点点青斑。

扬起船帆,一直行驶千里,快速前行不曾缓慢。忽然间狂风大作,那汹涌的怒浪立刻展现出险恶的态势。

枯败的树林在狂风中发出呼啸声,巨大的蜃鱼在水中肆意翻腾闪现。船儿靠近山崖稍作休息,系上缆绳后船身仍然倾斜摇晃。

古人说忠信之人能得到神的庇佑,奸邪之人会被神灵贬斥。我扪心自问,内心十分安稳,暗自祈祷也不屑于谄媚。

半夜时分,各种嘈杂的声音都停息了,天亮时那恶劣的乌云也收敛起来。

寒霜的威力让天气更加清冷,雨过天晴后的景色鲜艳得好像可以染上色彩。

贪图安逸固然是世俗人的喜好,而我又怎会因身处险境而感到不满呢。

得到休假的恩命虽然值得庆幸,可受到皇恩我实在感到惭愧。

慈祥的母亲安慰着我已衰老的头发,娇弱的孩子分别时满脸泪痕。

人情世故中充满了眷恋疼爱,每当思念起家人时,我就会把这些情思藏在心底。

世间的事情忽然间让我忧愁起来,惊起时就好像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北方用金银丝絮来讨好胡人,西边有军队用弓箭战刀守卫着陕地。

天子想要治理好国家,正在努力搜求选拔各种人才。

圣明的君主如同阳光驱散了昏暗,长久以来的弊病就像刮去了污渍。

就好像在建造广厦的时候,笨拙的人也能有机会磨砺自己。

行路的时候不要迟缓啊,年华可是会白白地流逝。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北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方有少数民族的侵扰,西边边境也需要军事防御。这首诗可能是蔡襄在某次出行途中,夜泊龟山时所作。他或许是在得到休假后归家途中,经历了淮河上的风浪,触景生情,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局势有所思考,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描写了旅途的艰辛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作者信息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

古诗数量:414名句数量: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