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

姜夔 〔宋朝〕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美丽的花儿不愿留给那些醉心于花香的人欣赏,湖面上波浪粼粼。又怕春风离去,繁花落尽,绿树成荫,到那时,美人的踪迹又该到哪里去寻觅呢。

在木兰舟上,美人宛如梦中的仙子般横卧着。我徒劳地在孤山山下寻找那盈盈的倩影,唯有翠鸟啼叫了整整一个春天。

1. 姜夔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的词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和相思离别之苦,风格清空峭拔。

  • 殢(tì)香人:指迷恋花香的人,这里可能暗示作者自己。
  • 浪粼粼:形容水波清澈明净的样子。
  • 绿成阴:化用杜牧《叹花》“绿叶成阴子满枝”诗意,暗示时光流逝,美好不再。
  • 玉钿:本指用玉做成的首饰,这里借指美人。
  • 木兰双桨:木兰木做的船桨,代指木兰舟,一种用木兰树制成的船,常象征美好。
  • 小横陈:形容美人横卧的娇姿。
  • 孤山:在杭州西湖边,宋代林逋曾隐居于此,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 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这里指美人。
  • 翠禽:翠鸟。

词的上阕以景起兴,“好花不与殢香人”,开篇便流露出一种美好事物难以拥有的遗憾。“浪粼粼”描绘出湖水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孤寂感。“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担忧和对美人的寻觅之情。

下阕转入梦境般的描写,“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营造出一种空灵、虚幻的氛围,美人的娇姿如在眼前。“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漫”字写出了寻觅的徒劳无功,最后“翠禽啼一春”,以翠鸟的啼鸣声烘托出一种孤寂、哀怨的氛围,余韵悠长。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将作者的怅惘之情融入到自然景物和想象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公元1196年)冬天,作者从无锡归来时所作。姜夔一生未仕,四处漂泊,在旅途的孤寂中,他可能触景生情,借这首词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不得的惆怅。

作者信息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古诗数量:392名句数量: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