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蒋捷 〔宋朝〕

寒夜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寒夜中我倚靠着读书床,像王敦那样敲击唾壶,灯焰的光晕明灭不定。多事的西风,频频吹动着斋房的铃铛。我和友人围坐在温暖的芋火旁交谈,孤雁飞过,桧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凭栏望去,辽阔的湖面如鱼游天际,却无法排解我极度的忧愁。

我想像祖逖那样在鸡叫时舞剑,却没想到自己竟成不了这样的豪杰。我瘦骨嶙峋,只有冰冷的被子相伴。是非之事如梦一般,没有痕迹可忆,就像双眼所见的缤纷色彩。但我浩然之心依旧,每当遇到梅花,便会倾诉我的心声。

1. 蒋捷是宋末元初著名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2. 词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敲碎唾壶”“鸡边长剑舞”等,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

3. 这首词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寒夜的景象中,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 敲碎唾壶:用王敦故事。王敦酒后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这里表示诗人壮怀激烈。
  • 灯晕明灭:灯光的光晕忽明忽暗。
  • 斋铃:寺庙斋房的铃铛。
  • 温温芋火:温暖的芋火。
  • 萧萧桧雪:风吹桧树,雪簌簌落下的声音。
  • 鱼天:指湖面,因湖中游鱼如在天际,故称。
  • 鸡边长剑舞: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诗人渴望有所作为。
  • 凄其衾铁:指被子像铁一样冰冷,形容环境凄寒。
  • 翠缬:彩色的丝织品,这里形容眼中所见的缤纷景象。

这首词是蒋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寒夜中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抒发了他的壮志豪情和高洁品格。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词中的典故,体会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二是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感受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三是体会诗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寒夜读书的凄凉画面,通过“敲碎唾壶”“灯晕明灭”等细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闷和不平。“多事西风”“雁孤飞”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孤寂和诗人的愁绪。下阕则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未酬之情,“鸡边长剑舞”表达了他渴望像祖逖一样有所作为,但“瘦骨棱棱”“凄其衾铁”又显示出他的无奈和凄凉。最后“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蒋捷生活在宋末元初,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不仕。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忧愁,于是写下此词以抒发情感。

作者信息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遁迹不仕。元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兆」交荐其才,卒不就。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周济《介荐斋论词杂著》云:「竹山薄有才情,未窥雅操。」冯煦《蒿庵论词》亦云:「其全集中,实多有可议者。」刘熙载《艺概》卷四则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彦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他平生著述,以义理为主,著有《小学详断》。词作多抒写家国之思、河山之恸。但不是正面直接地反映,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塑造一些落寞愁苦的意象,其中寄寓着怀恋故国的一片深情。内容比较宽泛,风格或沉郁悲凉,或潇洒疏俊。语言精于冶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尖新动人。应是卓然独立于辛、姜二派之外的杰出词人。其代表作首推《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高度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人生三部曲,反映了宋末元初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丰富的内涵。《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特别是其中写舟过吴江时,「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以及结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人们广为传诵。蒋捷不光是炼字精深,语多创获,还在词体上有所创新。《贺新郎·兵后寓吴》是词史上独创一格的叙事词。

古诗数量:192名句数量: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