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

蒋捷 〔宋朝〕

风莲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梦见自己置身于大唐宫殿中,春日的白昼悠长舒缓,正看到舞女们舞到裙摆飘动的美妙时刻。

她们如同翠绿云彩般的队列仪仗,身着红霞般的舞衣,动作舒缓,双手轻轻下垂。

忽然间急促的鼓声响起,催促她们起舞,那模样如同彩色的凤凰受惊后纷乱飞散。

从梦中醒来,再也见不到那些如玉妃般美好的舞女,只见满池荷花,正被风吹动。

1.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末年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漂泊之感,有《竹山词》传世。

2. "燕归梁"词牌起源于宋代,格律多为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押平声韵,适合表达细腻委婉的情感。

3. 词中运用了"以梦写醒"、"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通过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凄凉,将荷花比作舞女,形象生动。

4. 宋末词人常借咏物来寄托亡国之思,蒋捷这首词便是典型代表,表面咏风莲,实则暗含对故国的怀念。

5. 词中色彩描写极为出色,"翠云"与"绛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宋词注重意境营造的特点。

  • 燕归梁:词牌名,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押平声韵。
  • 风莲:词题,指被风吹动的莲花。
  • 唐宫:唐朝的宫殿,此处借指繁华盛世。
  • 春昼迟:春日的白昼漫长。
  • 曳裾时:裙摆飘动的时候。曳,拖曳;裾,衣襟或裙摆。
  • 翠云队仗:形容舞队如翠绿的云彩般排列。队仗,队列仪仗。
  • 绛霞衣:像红霞一样的衣裳。绛,深红色。
  • 慢腾腾:形容动作缓慢。
  • 急鼓:急促的鼓声,常用于催促舞蹈节奏加快。
  • 彩凤:彩色的凤凰,比喻舞姿优美的舞女。
  • 万琼妃:形容众多美丽的女子。琼妃,仙女,此处指舞女。

《燕归梁·风莲》是蒋捷借景抒情的名篇,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词。

首先,从结构上看,全词采用"梦境-现实"的双线结构。上片极力描绘梦中唐宫舞女的优美舞姿,营造出繁华盛世的景象;下片通过急促的鼓声打破宁静,随后转入现实,以风中荷花作结。这种结构安排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张力。

其次,从意象选择来看,"风莲"是全词的核心意象。作者先以舞女喻莲,通过描写舞女的服饰、姿态,暗写莲花的色彩与形态;后又以莲喻舞女,梦回不见舞女,只见风中荷花,首尾呼应,物我交融,将风中之莲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从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宋亡后,蒋捷不愿仕元,隐居山林,词中繁华的唐宫梦境实则是对南宋故国的追忆,而"梦回不见"的失落感和风中荷花的飘摇之态,则寄托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这首词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如何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感受宋末词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与艺术匠心。

这首词构思巧妙,以梦境起笔,以现实作结,形成鲜明对比,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上片描绘梦中唐宫舞景,"春昼迟"点出环境的安闲,"曳裾时"写出舞姿的曼妙,"翠云队仗绛霞衣"色彩鲜明,"慢腾腾,手双垂"动作舒缓,营造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下片笔锋一转,"忽然急鼓催将起"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似彩凤、乱惊飞"写出舞姿的急促变化。结尾"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是全词点睛之笔,梦境消逝,眼前只有被风吹动的荷花,将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巧妙连接,既点题"风莲",又寄托了深沉的感慨,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现实的凄凉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全词语言清丽,比喻贴切,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将风中之莲的动态美与梦中舞女的姿态相互映衬,构思新颖,情感真挚,是咏物抒情的佳作。

蒋捷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其词作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往昔的追忆。这首《燕归梁·风莲》是他借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既可能是作者对南宋繁华逝去的哀叹,也可能是借风莲意象表达身世漂泊之感。蒋捷常以物咏怀,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此词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通过对荷花被风吹动的描写,暗喻世事变迁与人生无常。

作者信息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遁迹不仕。元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兆」交荐其才,卒不就。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周济《介荐斋论词杂著》云:「竹山薄有才情,未窥雅操。」冯煦《蒿庵论词》亦云:「其全集中,实多有可议者。」刘熙载《艺概》卷四则云:「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彦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他平生著述,以义理为主,著有《小学详断》。词作多抒写家国之思、河山之恸。但不是正面直接地反映,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塑造一些落寞愁苦的意象,其中寄寓着怀恋故国的一片深情。内容比较宽泛,风格或沉郁悲凉,或潇洒疏俊。语言精于冶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尖新动人。应是卓然独立于辛、姜二派之外的杰出词人。其代表作首推《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高度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人生三部曲,反映了宋末元初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丰富的内涵。《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特别是其中写舟过吴江时,「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以及结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人们广为传诵。蒋捷不光是炼字精深,语多创获,还在词体上有所创新。《贺新郎·兵后寓吴》是词史上独创一格的叙事词。

古诗数量:192名句数量: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