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捣衣

贺铸 〔宋朝〕

(古捣练子)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从织机上收下写有书信的锦缎,洗净并拂去捣衣石上的灰尘,在夜里捣洗着征人衣物。那马上的少年如今是否康健?过了瓜熟时节,又见大雁南飞。

1. 词牌:《古捣练子》是词牌名,本词采用了此词牌进行创作。

2. 用典:“瓜时”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3. 表现手法:本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过瓜时见雁南归”,通过大雁南飞的景象抒发了女子的情感。

  • 锦字:这里指织有文字的锦缎,通常代指书信。
  • 鸳机:织机的美称。
  • 床砧:捣衣石。
  • 马上少年:指远行在外的征人。
  • 瓜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指瓜熟之时,后用以代指一年的期限。

这首词整体围绕着一位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展开。上阕通过女子的动作,如收锦字、下鸳机、捣衣等,塑造出一个勤劳且深情的女子形象。下阕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对征人的牵挂和担忧,以及时光流逝、征人未归的无奈。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征人离妇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能学习到词人运用语言和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技巧。

这首词以一位女子的视角展开,开篇“收锦字,下鸳机”,描绘出女子从织机上取下书信的情景,暗示了她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净拂床砧夜捣衣”,进一步刻画了女子在夜里捣衣的画面,表现出她的勤劳和对征人的关切。下阕“马上少年今健否”,直接抒发了女子对征人的牵挂,担心他在外的安危。“过瓜时见雁南归”,以景结情,通过大雁南飞的景象,烘托出女子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征人尚未归来。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征人离妇的相思之苦。

贺铸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边疆战事不断,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夜捣衣的情景,反映了征人离妇的相思之情。

作者信息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古诗数量:1141名句数量: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