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瓶儿

李元膺 〔宋朝〕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去年在深深的庭院中与你相逢,在海棠花下,你曾唱着《金缕衣》的歌曲。歌声停歇,花瓣如雨点般飘落。翠绿色的罗衫上,沾满了无数点点的红色花瓣。

今年我再次来到与你携手游玩的地方,却只有景物依旧,人却已不在,春天也到了暮春时节。回首遥望京城的道路,只见杂乱的落花和飞扬的柳絮,相互追逐着随着东风飘去。

1. 《金缕衣》:是唐代的一首乐府诗,原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多表达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

2. 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本词中“歌罢花如雨”“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等句,借落花、飞絮等景象抒发了词人的伤感之情。

3. 今昔对比: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突出变化和落差,增强情感的表达。本词中去年的相逢与今年的重寻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刻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慨。

  • 金缕:指《金缕衣》曲,是唐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多表达惜时、惜花之意。
  • 翠罗衫:翠绿色的丝绸衣衫。
  • 青门路:原指汉代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后泛指京城城门或道路。
  • 乱红:杂乱的落花。
  • 飞絮:飞扬的柳絮。

这首《茶瓶儿》是一首很典型的怀人之作。词人通过回忆去年与佳人相遇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情境中。海棠花下,佳人的歌声和飘落的花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上阕描绘了去年与佳人相逢的美好场景。“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在幽静的深院,海棠花下,佳人轻歌曼舞,画面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歌罢花如雨”,歌声停止,花瓣如雨般飘落,营造出一种唯美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进一步刻画细节,佳人翠罗衫上的点点花瓣,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时光的短暂和美好易逝。

下阕写今年重寻旧地的感慨。“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形成鲜明的对比,去年的美好场景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凄凉。“春暮”二字,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词人回首京城的道路,看到杂乱的落花和飞扬的柳絮随风而去,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往日的恋情都已消逝,一去不复返,进一步深化了词的主题。

整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过去美好场景的回忆和现在凄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这首词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旧地重游时,回忆起往昔与佳人的美好相遇,面对如今物是人非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词。可能是一段恋情的终结,或是友人的离别,引发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作者信息
李元膺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在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近人赵万里辑有《李元膺词》一卷,凡九首。

古诗数量:19名句数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