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即事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
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
春闺即事东风吹粉酿梨花,几日相思闷转加。
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
春风吹拂,像在为梨花酝酿着粉色的花瓣,连日来的相思之情让烦闷越发加深。
偶然间听到窗纱外有人说话的声音,不由得浑身猛地一震,结果发现原来是架子上的鹦鹉在学舌,并不是心上人来了。
闺怨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主要描写古代妇女在闺阁中的生活、情感,多以思念丈夫或心上人、抒发孤独寂寞之情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歌往往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场景刻画,反映出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词牌名:是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押韵规则。"懒画眉"作为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格律形式。
以景衬情:这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映衬人物的情感。本词开篇对春日美景的描写,就反衬出了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的细微之处进行具体刻画,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词中"猛地浑身乍"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情感变化。
我们先来整体感受这首词的情感基调,它是一首充满相思之苦的闺怨词。开篇两句,作者先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东风吹开了梨花,这本是美好的画面,但紧接着就点出女子因相思而日益加深的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女子的愁苦。
后面三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女子在闺房中日夜思念着心上人,内心必定是十分敏感的。当她偶然听到窗外有说话声时,第一反应肯定是心上人回来了,所以才会"猛地浑身乍",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是难以掩饰的。可结果呢,却是架子上的鹦鹉在模仿人说话,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种情感的起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她的失落。
从写作手法来看,作者用了以景衬情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把女子的相思之情写得非常真切。同时,作为一首闺怨词,它也反映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语言朴素自然却极具感染力。
开篇"东风吹粉酿梨花",以景起兴,描绘出春风拂过、梨花绽放的春日美景,然而这美好的景致却反衬出女子内心的烦闷,因为"几日相思闷转加",美景无人共赏,更添相思之苦。
后三句"偶闻人语隔窗纱,不觉猛地浑身乍,却原来是架上鹦哥不是他"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偶闻人语"触发了女子的敏感神经,"猛地浑身乍"这一细节描写,将她瞬间的惊喜、期待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当发现只是鹦鹉学舌时,那种由惊喜跌入失望的落差感油然而生。这种先扬后抑的写法,生动地展现了女子思念之深、之切,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失落与怅惘。
全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将女子微妙的情感变化展现得入木三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沈仕是明代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男女情爱、闺阁生活见长。这首《懒画眉》属于典型的闺怨题材作品。在古代社会,女子常被束缚于闺阁之中,情感生活相对单调,思念远方的心上人成为她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感状态。此诗正是抓住了这一普遍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闺中女子在春日里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诸多限制,分离是常有的事,这也为这类相思题材的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