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溪

柳宗元 〔唐朝〕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 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年少时我竭力施展才力希望能成为公侯,以身许国从未为自身的私利做过谋划。在政治风波中一遭挫折便被贬到万里之外,壮志瓦解如今空自成为被囚禁的罪人。身为囚徒直到终老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只希望能在湘西的冉溪之地选择一块卜居之所。我要学习寿张的樊敬侯,在南园种上漆树等待它长成可用之材。

1. 了解柳宗元及其文学成就: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诗和寓言故事等。

2. 掌握诗歌中的用典:诗中运用了“寿张樊敬侯种漆”的典故,通过引用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3. 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回顾过去、描述现实和展望未来,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决心。

  • 陈力:施展才力。
  • 希公侯:希望成为公侯。
  • 许国:以身许国,即把自己献给国家。
  • 不复为身谋:不再为自己的私利考虑。
  • 风波一跌:指政治上遭受挫折。
  • 逝万里:被贬到万里之外。
  • 壮心瓦解:壮志消磨殆尽。
  • 缧囚:被囚禁的人,这里指被贬谪的人。
  • :选择。
  • 寿张樊敬侯:指东汉的樊宏,封寿张侯,谥号敬。他曾想作器物,先种梓漆,当时人讥笑他,然而几年后都派上了用场。

这首《冉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政治挫折后的复杂心境。诗的开篇,诗人回忆年少时的远大抱负,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然而,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被贬到偏远之地,壮志也随之破灭,这让他陷入了痛苦和无奈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中,而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选择在冉溪之地卜居,学习樊敬侯种漆,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怀揣着希望,期待有一天能够重新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年少时的壮志与现实的困境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同时,用典的运用也使诗歌更加含蓄深沉,富有韵味。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柳宗元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感受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回顾了自己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展现了他以身许国、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则笔锋一转,描述了自己在政治风波中遭受挫折,被贬到万里之外的悲惨遭遇,壮志消磨殆尽,只剩下被囚禁的痛苦。这两句诗情感沉痛,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后两句“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诗人在无奈中寻求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他表示愿意在冉溪之地卜居,像樊敬侯一样种漆等待成器,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的生活和精神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者信息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古诗数量:259名句数量: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