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
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
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
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
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在华丽的厅堂里,鹍鸡弦琴弹奏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让人在这冬夜思绪万千。帘子外面的积雪已经很深了,座位上的人有一半都已微醺。美丽的歌女发出清亮的歌声,曲子结束后仍有未尽的韵味。给我斟酒不必担忧我会太过狂放,人老了就没了那种潇洒逸气。
1.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2. 鹍鸡弦是古代乐器弦的一种说法,体现了古人对乐器的讲究和对音乐的追求。
3. 唐代文人宴会文化盛行,在宴会上常以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助兴,这首诗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体现。
这首诗整体结构清晰,先描绘了宴会的环境和音乐,接着描写了歌女的演唱,最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帘外的静雪与座中的热闹宴会形成对比;同时也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用冬夜的寒冷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感慨。对于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结合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宴饮的场景。开篇“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通过描写琴音和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思绪万千的氛围。“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将帘外的深雪与座中的半醉之人形成对比,既增添了冬夜的寒冷之感,又表现出宴会的热闹。“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对歌女歌声的描写,体现出歌声的美妙和韵味悠长。最后“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诗人以一种略带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年老后少了年轻时的潇洒不羁。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既有宴会的热闹,又有诗人内心的感慨。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题可知,是刘禹锡在冬夜参加河中李相公举办的宴会时所作。当时在宴会上,有筝歌表演并以酒助兴,刘禹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