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刘禹锡 〔唐朝〕

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

高人灵府间,律吕伴咸英。

昔年与兄游,文似马长卿。

今来寄新诗,乃类陶渊明。

磨砻老益智,吟咏闲弥精。

岂非山水乡,荡漾神机清。

渚烟蕙兰动,溪雨虹蜺生。

冯君虚上舍,待余乘兴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风筝在秋空中发出声响,那是技艺不高者拨弄的声音。而高雅之人的心灵深处,有着如同音乐般美妙的韵律,可与古代的经典乐章相媲美。早年和兄长一同交游时,您的文章就像司马相如的那样精彩。如今寄来的新诗,却类似陶渊明的风格。岁月磨砺使人越发聪慧,闲暇时吟诗造诣更加精深。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山水之乡,让您的才思灵动清澈。洲渚上烟雾缭绕,蕙兰摇曳;溪谷中细雨飘洒,彩虹乍现。希望您能空出上等的房舍,等待我乘兴前去拜访。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3.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其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描绘田园生活,意境深远。 4. 古代乐律中的律吕分为十二律,包括六律和六吕,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咸英”是古代乐章名,反映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 风筝:在古代,风筝常被用于军事或娱乐,此处可能指一种能发声的风筝,借其声音起兴。
  • 不肖:这里指技艺不高明,是一种自谦或对普通水平的形容。
  • 律吕:古代乐律的统称,代指音乐。
  • 咸英:传说中黄帝和帝喾时代的乐章名,代表古代高雅的音乐。
  • 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其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 磨砻:本义是磨石,这里引申为磨砺、磨炼。
  • 神机:指人的才思、灵感。
  • :水中的小块陆地。
  • 虹蜺:即彩虹,“蜺”是副虹。
  • 冯君:“冯”通“凭”,这里是希望、请求之意。
  • 虚上舍:空出上等的房舍。
这首诗是刘禹锡酬答友人崔郎中寄诗之作。诗中先通过对比普通声音和高雅韵律,引出对友人的赞美。接着回顾友人文学风格的变化,体现其不断进步。“磨砻老益智”强调了岁月和经历对人的成长和才华提升的作用。对山水景色的描写,一方面展现了湖州的自然之美,另一方面暗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去拜访友人的愿望,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从诗歌创作角度看,运用了起兴、用典等手法,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欣赏和对友情的重视。
诗开篇以“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起兴,用普通的风筝声衬托友人高雅的才情。接着将友人早年文章比作司马相如,如今新诗比作陶渊明,形象地展现了友人文学风格的变化和造诣的提升。“磨砻老益智,吟咏闲弥精”赞扬友人历经岁月磨砺,诗艺更加精湛。对山水景色“渚烟蕙兰动,溪雨虹蜺生”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湖州的美景,也暗示友人受山水滋养,才思清灵。最后“冯君虚上舍,待余乘兴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前往拜访的期待,使诗歌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贴切,将对友人的赞美、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融为一体。
刘禹锡与崔郎中交好,崔郎中在湖州任职时寄诗给刘禹锡。刘禹锡收到诗后,被友人的才情和当地的山水风情所触动,于是创作此诗作为回应。此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才华变化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友人所处山水之地的向往。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