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十咏。飞练瀑

刘禹锡 〔唐朝〕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

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

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瀑布从岩端飞泻而下,晶莹透亮,那洁净的光芒仿佛可以伸手握住。它像琼枝一样曲折却不会折断,又像晴空中的云片依然悠悠落下。瀑布撞击坚硬的石头,激起清脆的声响,树叶飘动承接住剩余的水珠。前几天在明月的照耀下,看那瀑布就像是银河倾泻而下。

1.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豁达,善用比兴手法,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

2.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瀑布比作琼枝、云片和银河,使瀑布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3. 诗歌创作中,常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描写来营造意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晶晶:形容瀑布晶莹透亮的样子。
  • :这里指瀑布从岩端飞泻而下。
  • 琼枝:美玉般的树枝,这里形容瀑布曲折的形态。
  • 云片:比喻瀑布如空中的云片。
  • 银河泻:将瀑布比作银河倾泻,化用了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意。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景诗的佳作。诗中展现了飞练瀑的壮美景色,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如临其境。从艺术手法上看,比喻的运用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让瀑布的形象鲜活起来。从情感表达上,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通过对瀑布的赞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发现自然之美的豁达心境。同时,诗中化用李白诗句,既体现了对前人的借鉴,也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

整首诗围绕飞练瀑展开,从视觉和听觉多方面描绘。首联“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以“晶晶”“洁光”写出瀑布的晶莹纯净,“掷”字赋予瀑布动态感,仿佛能看到瀑布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颔联将瀑布比作琼枝和云片,形象地描绘出瀑布曲折的形态和轻盈的质感。颈联“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从听觉和视觉进一步描写,石头与瀑布撞击的清脆声响,树叶承接水珠的动态画面,使瀑布的形象更加生动。尾联“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化用李白诗句,将瀑布置于明月的背景下,营造出一种奇幻、壮阔的意境,表达诗人对瀑布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游览海阳湖周边景色,有感而发创作了《海阳十咏》,此诗为其中之一。当时他仕途不顺,在偏远之地任职,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欣赏能力,借景抒情,表达内心复杂情感。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