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刘禹锡 〔唐朝〕

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

注书曾学郑司农, 历国多于孔夫子。

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

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白帝城边又相遇, 敛翼三年不飞去。

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

人言策中说何事,掉头不答看飞鸿。

彤庭翠松迎晓日, 凤衔金榜云间出。

中贵腰鞭立倾酒,宰臣委佩观摇笔。

古称射策如弯弧,一发偶中何时无。

由来草泽无忌讳, 努力满挽当亨衢。

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 相看一笑且开颜。

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裴先生长久地生活在尘世之中,气概刚劲、言论高妙却缺少知己。他注释书籍曾向东汉的郑司农学习,游历过的地方比孔子还要多。

往年他到连州拜访我,我们整天在那无穷无尽的绝境中游玩。冒雨登山时试着穿上蜡屐,盛夏入洞时还披着貂裘。

在白帝城边我们又相遇了,他像鸟儿收敛翅膀一样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没有离去。忽然有一天他收拾行装像秋蓬一样飘忽不定,自称要到明光宫去对策。

人们问他对策中说了些什么,他却掉头不回答,只是望着飞鸿。朝廷的庭院里翠松迎接朝阳,凤凰衔着金榜从云间出现。

宫中显贵腰挂马鞭站立着为他敬酒,宰相放下玉佩观看他挥笔答题。古人说射策就如同弯弓射箭,偶然一箭射中靶心的情况什么时候没有呢?

自古以来身处草野的人说话没有忌讳,要努力拉满弓弦,才能走上亨通的大道。还记得当年与君相识的地方,是在嘉禾驿后的隔壁而居。

我们曾一起垂钓钓到了王馀鱼,踏着芬芳一起登上苏小小的坟墓。这些事情如今如同在梦境之间,彼此相看一笑暂且舒展开颜。

年纪大了很少能遇到旧日邻里,为了你我拖着病体来到方山。

1.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豪迈洒脱,意境开阔,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2. 制举:又称制科,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考试。制举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制举的科目很多,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等。制举考试的时间不固定,考生可以是已仕官员,也可以是未仕士人。制举的地位比一般的科举考试高,考中者往往可以得到较高的官职。

3. 郑司农:指东汉经学家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人。他是东汉著名经学家郑兴之子,曾任大司农,故称郑司农。郑众精通《周礼》《春秋左传》等经典,曾为《周礼》《春秋左传》等书作注,是东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4. 蜡屐:一种涂有蜡的木屐,防水防滑,适合登山。蜡屐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 footwear,尤其在南方多雨地区更为流行。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谢安在淝水之战胜利后,接到战报时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战报后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问他战况如何,他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等到客人走后,谢安兴奋地回内室,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的齿碰断了,这就是“折屐齿”的典故。

5. 苏小小:南朝齐时钱塘名妓,貌美而有才华,死后葬于西湖边。苏小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才华和命运的无常。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为苏小小写诗作词,如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宋代张先的《谒金门》词:“何处觅

  • 裴处士:即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五年进士,官至宰相,封晋国公,卒谥文忠。处士,指未仕或不仕的士人。
  • 郑司农:指东汉经学家郑众,曾任大司农,故称郑司农。他曾为《周礼》作注,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
  • 蜡屐:一种涂有蜡的木屐,防水防滑,适合登山。
  • 貂裘:用貂的皮毛制成的皮衣,非常珍贵保暖。
  •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宫殿,是皇帝召见大臣、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 中贵:指宫中的显贵,即宦官。
  • 宰臣:指宰相。
  • 委佩:放下玉佩。古人佩戴玉佩,行动时玉佩会发出声响,放下玉佩表示专注。
  • 射策:汉代考试取士的一种方式,将试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随意抽取回答。这里借指参加科举考试。
  • 王馀鱼:鱼名,即鲚鱼,又称刀鱼。
  • 苏小墓:苏小即苏小小,南朝齐时钱塘名妓,貌美而有才华,死后葬于西湖边。
  • 方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好友裴处士应制举而作,通过对裴处士的才华、经历和志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鼓励和祝福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裴处士的形象和经历。他长期生活在风尘之中,气劲言高,却少知己。他注书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丰富的阅历。诗人回忆了与裴处士在连州的交游,他们一起登山涉水,雨中试蜡屐,夏里披貂裘,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些描写展现了裴处士的豪迈气概和不拘小节的性格。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而描写裴处士应制举的情景。他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表现出他的果断和自信。诗人想象他在朝廷上对策的情景,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中贵腰鞭立倾酒,宰臣委佩观摇笔,通过对朝廷场景的描写,烘托出裴处士的才华和声望。诗人鼓励裴处士要努力满挽当亨衢,不要畏惧困难,要勇往直前,争取在仕途上取得成功。

最后,诗人回忆了与裴处士当年的交往,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这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如同梦境一般,让人感慨万千。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为了友人,还是愿意扶病到方山送行,表现出诗人与裴处士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语言流畅,气势豪迈,情感真挚,既赞美了裴处士的才华和志向,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仕途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裴处士即裴度,是刘禹锡的好友。裴度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即将前往京城长安参加制举考试,刘禹锡写这首诗为他送行。当时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身处逆境,但仍对友人的才华和前途充满信心,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