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刘禹锡 〔唐朝〕

释子道成神气闲,住持曾上清凉山。

晴空礼拜见真像, 金毛五髻卿云间。

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

前时学得经论成, 奔驰象马开禅扃。

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

荆州本自重弥天, 南朝塔庙犹依然。

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止故台边。

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

讲罢同寻相鹤经, 闲来共蜡登山屐。

一旦扬眉望沃州,自言王谢许同游。

凭将杂拟三十首,寄与江南汤慧休。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僧人仲剬修成佛道,神气闲适,他曾住持过清凉山。在晴朗的天空下礼拜,仿佛见到了真佛的影像,那金色毛发、五髻的真佛如在祥云之间。他西游长安,在官府登记成为僧籍,本寺门前就是碧波荡漾的曲江。松间的白色月光照着珍贵的佛经,竹下的香泉洒在精美的席子上。之前他学成了经论,像驱驰象马一样打开了禅门。在高座上挥动谈柄,讲经之下,门徒们如从沉醉中苏醒。以前听说南方多有道行高深的长老,他们依次进入荆门之道。荆州本来就敬重高僧大德,南朝的塔庙如今依然存在。他曾在东阳的枯树下静坐冥想,在旧台边来回行走修行。忽然想起遗民社中的友人,为我在衡阳停留脚步。讲经结束后一同探寻《相鹤经》,闲暇时一起为登山的木屐打蜡。一旦他扬眉望向沃州,自称王谢家族允许他一同游玩。请他把我所作的《杂拟》三十首,寄给江南的汤慧休(这里代指灵澈上人)。

1. 清凉山是五台山的别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2. 东晋时期庐山慧远法师与刘遗民等结社修行,称遗民社,这是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社团。

3. 王谢是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他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力,许多文人雅士与之交往。

4. 汤慧休是南朝宋僧人,以诗文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 释子:指僧人。
  • 清凉山: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别称。
  • 真像:指佛的真容。
  • 金毛五髻:指佛的形象,佛身金色,顶有肉髻。
  • 卿云:即庆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 隶僧籍:在官府登记成为僧籍。
  • 曲江:在长安东南,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 宝书:指佛经。
  • 瑶席:精美的席子。
  • 经论:佛教的经藏和论藏。
  • 禅扃:禅门。
  • 谈柄:讲经说法时手持的工具,类似拂尘。
  • 弥天:指高僧道安,这里泛指高僧大德。
  • 遗民社:东晋时庐山慧远法师与刘遗民等结社修行,称遗民社。
  • 飞锡:僧人云游四方,称飞锡。
  • 相鹤经:古代关于相鹤的书籍。
  • 蜡登山屐:为登山的木屐打蜡,准备登山。
  • 沃州:在今浙江新昌东,是东晋高僧支遁隐居之地。
  • 王谢: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
  • 汤慧休:南朝宋僧人,善诗文,这里代指灵澈上人。

这首诗以送僧仲剬东游为线索,全面地展现了仲剬的修行生涯和精神风貌。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仲剬的修行经历,从清凉山到长安,他在不同的环境中潜心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佛法素养。“晴空礼拜见真像”一句,不仅描绘了他的虔诚,也暗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领悟。诗的后半部分则突出了仲剬的学识和社交活动,他讲经说法时的风采,与南方长老的交往,以及与遗民社友人的情谊,都展现出他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最后,诗人通过让仲剬捎带诗作给灵澈上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视。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体现了诗人对仲剬的赞赏和祝福,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和文人与僧人之间的密切交往。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仲剬的修行经历和学识风采。诗的开头描绘了仲剬在清凉山的修行,展现出他的虔诚和对佛法的领悟。接着描述他在长安的生活,松间明月、竹下香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也体现出他修行环境的高雅。“前时学得经论成”以下几句,表现了仲剬讲经说法的高超能力,以及他对门徒的影响。诗中还提到南方的长老和荆州的佛教遗迹,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仲剬东游的期待,以及让他捎带诗作给灵澈上人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僧人仲剬的形象,也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刘禹锡生活在唐朝中晚期,当时佛教盛行,文人与僧人交往频繁。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僧人仲剬东游时所作,并让仲剬捎带自己的诗作给灵澈上人。灵澈上人是当时著名的诗僧,与刘禹锡等文人交往密切。刘禹锡可能在与仲剬的交往中,对他的修行和学识颇为赞赏,因此在他东游时写诗相赠,同时也表达了对灵澈上人的思念和问候。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