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来第四秋,乐国号无愁。
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
熊罴交黑槊,宾客满青油。
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
公来第四秋,乐国号无愁。
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
熊罴交黑槊,宾客满青油。
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
您来到这里已经是第四个秋天,这安乐的城邑号称没有忧愁。
士兵们在书店游逛,商人们占据着酒楼。
勇猛的武士们手持黑色的长矛交错站立,青色油布帐下宾客满座。
如今文坛的领袖,梁王却不姓刘了。
1. 酬答诗:古代文人之间以诗文相互赠答的一种诗歌体裁,用于表达友情、交流思想等。
2. 令狐楚: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与刘禹锡、白居易等著名文人有交往,在当时文坛有一定影响力。
3. 典故运用:诗中“梁王”一词可能涉及历史典故,梁王在历史上多为封地在梁地的王侯,有的在文学方面有建树,此处借用这一称呼来指代文坛领袖。
4. 唐代社会风貌:诗中描绘的军士、商人的活动,反映了唐代某些地区社会稳定、商业和文化活动繁荣的景象。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是刘禹锡与令狐楚诗文唱和的作品。首先,我们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酬答诗,是对令狐楚早秋寄赠之作的回应。
诗歌前两句交代了令狐楚在此地的时间以及当地安乐的氛围,让我们对背景有了初步了解。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令狐楚的处境,军士游书肆体现了当时军队中也有文化氛围,商人占酒楼显示了商业的兴旺;而武士持槊、宾客满座则突出了令狐楚的身份地位。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通过“梁王不姓刘”的表述,既表达了对令狐楚文学才华和文坛地位的推崇,又显得委婉巧妙,避免了直白的吹捧,体现了唐诗含蓄蕴藉的特点。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两人友谊的见证,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人交往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诗歌开篇点出令狐楚到来已有四个秋天,且当地是安乐无忧的乐土,奠定了平和的基调。接着描绘了军士游书肆、商人占酒楼的场景,展现了当地军民安乐、商业繁荣的景象,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稳定。
“熊罴交黑槊,宾客满青油”两句,既写出了武士的英武,又表现出令狐楚府中宾客云集的盛况,凸显其地位和声望。最后一句“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巧妙地表达了对令狐楚在文坛地位的认可,认为如今的文坛领袖当属令狐楚这样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既表达了敬意,又展现了两人之间融洽的文友关系。
这首诗是刘禹锡酬答令狐楚早秋寄赠之作。当时刘禹锡与令狐楚均在官场任职,且有诗文往来。此诗可能创作于两人在某地共事期间,通过诗句描绘当地的景象以及彼此在文坛、官场的交流情境,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当时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