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
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
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
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
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
美妙的雪引发了高雅的情思,内心的期许如同在玉京仙境一般。有人身披鹤氅走出,马儿踏着如象筵般的雪地前行。雪光照耀使得楼台变换了模样,大雪纷纷让松桂显得更加清幽。你在玄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其韵味仿佛让人步入了道家的空灵境界。
1.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其诗作风格豪放豁达,常蕴含哲理。
2. 玄都观是唐代长安的著名道观,因观内桃花而闻名,刘禹锡曾两次以玄都观为题作诗,留下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等名句。
3. “步虚声”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概念,道士诵经时模拟神仙步行虚空的声音,常给人一种空灵、神秘的感觉,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超凡脱俗的韵味。
这首诗是刘禹锡与友人令狐相公之间的唱和之作。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友人诗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例如,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他的诗作中也有所体现。而玄都观在唐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文人雅士聚会、游览的场所,许多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诗篇,这也为我们理解这首诗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
首联“好雪动高情,心期在玉京”,点明好雪引发了高雅的情思,诗人的心仿佛飞到了如仙境般的玉京,奠定了全诗空灵、高雅的基调。颔联“人披鹤氅出,马踏象筵行”,描绘了雪中有人身披鹤氅外出,马儿在雪地上前行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雪中游赏的情景,富有画面感。颈联“照耀楼台变,淋漓松桂清”,写雪光照耀下楼台的变化,以及大雪中松桂的清幽,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美丽和清幽。尾联“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虚声”,称赞令狐相公在玄都观留下的诗篇,其韵味如同道家的诵经声般空灵美妙,表达了对令狐相公诗作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空灵,既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又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之情。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观后寄来的诗作。令狐相公可能在雪中游玄都观时有感而发,写下诗篇寄给刘禹锡,刘禹锡便作此诗回应。玄都观是当时长安的著名道观,常为文人墨客游览之地,雪中的玄都观景色独特,更易引发诗人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