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刘禹锡 〔唐朝〕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年年都在曲江畔凝望,每当杏花开放便会前来经过。还未饮酒心已先醉,迎着清风思念之情更加浓烈。阳春三月眼看又要过去,相隔两地又能怎么办呢。每日遥望通向长安的道路,徒然唱出劳者之歌。

1.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洒脱,意境开阔,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 杏园是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在唐诗中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与科举、文人雅集等相关。

3. 酬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诗歌相互唱和,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 曲江: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为唐代著名游览胜地。
  • 三春:春季三个月,这里指整个春天。
  • 劳者歌:本指劳动者的歌谣,这里指自己内心的感慨之作。

这首诗围绕着曲江杏花展开,以景起兴,引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从年年看花的习惯到当下的思念之情,诗人逐步深入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方式,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句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唐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首联点明年年到曲江看花的习惯,体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对时光的感慨。“未饮心先醉”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未饮酒却已被美景和思念之情所陶醉的状态,“临风思倍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念。颔联中“三春看又尽”感叹时光匆匆,春天即将过去,而“两地欲如何”则流露出对与友人分隔两地的无奈和惆怅。尾联“日望长安道”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期盼,“空成劳者歌”则增添了几分失落和寂寥。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时光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令狐楚的诗作。令狐楚在杏园花下饮酒,心怀感慨寄诗给刘禹锡,刘禹锡便写下此诗回应。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切考证,但大致处于刘禹锡与令狐楚有交往的时期。当时他们可能处于不同的地方任职,通过诗歌来传达彼此的思念和情感。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