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刘禹锡 〔唐朝〕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

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

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

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傍晚时分,庭院中才刚刚能够分辨出景物的颜色;树林里,秋风吹过,隐隐约约有一些声响。木槿花虽然已经衰败,但似乎还在强颜欢笑;远处的莲花,却好像充满了深情。屋檐下的燕子归乡的心思愈发急切;臂上的雄鹰也生出了俊逸的气势。清闲的人享受着这闲适的秋景,等酒酿成了,我们就一起举杯畅饮。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豁达,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 初辨色:刚刚能够分辨出颜色,说明天色渐暗。
  • 微有声:轻微的声响,这里指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
  • 槿:木槿花,一种在秋季开花的植物。
  • 强笑:勉强露出笑容,形容木槿花虽已衰败但仍似有生机。
  • :远。
  • 檐燕:屋檐下的燕子。
  • 归心动:归乡的心思变得急切。
  • 鞲鹰:臂上的雄鹰。鞲,皮制的臂套,用来架鹰。
  • 俊气生:生出俊逸的气势。
  • 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和白居易。
  • 同倾:一起举杯饮酒。

首联“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描绘了傍晚时分庭院和树林的景象,通过“初辨色”和“微有声”,细腻地表现出天色渐暗和秋风微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颔联“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运用拟人手法,将木槿花和莲花赋予人的情感。木槿花虽已衰败却仍似强颜欢笑,莲花在远处似乎充满了深情,形象地表现出秋天里生命的不同状态,既有衰败的无奈,又有深情的眷恋。颈联“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则从动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秋景。燕子归乡心切,雄鹰生出俊逸之气,暗示着自然界万物在秋季都有着各自的动态和情感。尾联“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由景入情,诗人和友人作为“闲人”,享受着这闲适的秋景,等酒酿成后一起举杯畅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通过对秋景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好友,二人交往密切,常有诗歌唱和。这首诗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因秋凉而寄来的诗作。在秋季,天气转凉,万物开始凋零,这样的季节容易引发文人的感慨和情思。白居易可能在诗中表达了对秋凉的感受,刘禹锡便以此诗回应,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秋景的独特感悟以及与友人共享闲适时光的愿望。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