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对月寄乐天

刘禹锡 〔唐朝〕

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

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

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月光和露水闪耀着光彩,此时才让人感觉到秋天的来临。夜晚凉爽,正与秋天的金气相应,天空宁静,火星缓缓流动。蟋蟀的鸣声偏偏靠近井边传来,萤火虫径直飞过了高楼。相互知心的朋友都已白发苍苍,在这清新的景色中又可一起追怀往事、游览赏景。

1. 古代以五行对应四季,秋属金,所以诗词中常用“金气”来指代秋气。2. “火星”在古代诗词中常指星宿中的火星,可用于描绘星空景象和季节特征。3. 以动衬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本诗中用蛩响和萤飞衬托秋夜的宁静。

  • 月露:月光和露水。
  • 金气:古代以五行对应四季,秋属金,所以金气指秋气。
  • 火星:指星宿中的火星,此处描写秋天星空景象。
  • :蟋蟀。
  • 相知:相互知心的朋友。
  • 清景:清新的景色。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新秋时节寄给好友白居易的作品。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新秋的景色,从月露、夜凉、火星流等自然现象,展现出秋天独特的氛围和美感。后半部分则由景过渡到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如五行与季节的对应、以动衬静等。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首联“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通过描写月光和露水闪耀的光彩,点明新秋的到来,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颔联“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从触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出秋夜的凉爽和天空的宁静,“火星流”增添了秋夜的动态美。颈联“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以动衬静,用蟋蟀的鸣声和萤火虫的飞舞,进一步渲染出秋夜的清幽。尾联“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由景及人,感慨与好友都已白发苍苍,但仍能在这清新的秋景中一同追怀往事、游览赏景,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慨巧妙融合。

此诗创作于秋季,刘禹锡在看到新秋之景后,触景生情,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白居易(乐天)。在当时,两人都历经人生起伏,刘禹锡或许在这新秋之景中感慨时光流逝,借诗抒发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追怀。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