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堪远望,独上清秋时。
有酒无人劝,看山只自知。
幽禽啭新竹,孤莲落静池。
高门勿遽掩,好客无前期。
小台堪远望,独上清秋时。
有酒无人劝,看山只自知。
幽禽啭新竹,孤莲落静池。
高门勿遽掩,好客无前期。
小小的高台能够眺望远方,我独自在这清秋时节登上高台。有美酒却无人陪我一起饮,看着这山峦之景,也只有自己能体会其中意趣。幽禽在新生的竹子间婉转啼鸣,孤单的莲花凋零在平静的池塘里。富贵人家不要急着关上大门,我热情好客,随时欢迎朋友来访,无需提前约定。
1. 刘禹锡,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 酬唱诗,是古代文人之间以诗歌互相酬答唱和的一种文学形式,常见于文人交往中,通过诗歌交流情感、表达思想。
3.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清秋”常象征着凄凉、孤寂;“幽禽”“新竹”“孤莲”等意象,既可以描绘自然景色,也可以寄托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以景衬情,先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小台所见的清秋之景,展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通过“有酒无人劝”等语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颈联的写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落寞的情感。而尾联则展现了诗人豁达、好客的一面,表明他虽然此刻孤独,但依然期待着友人的来访。从整首诗可以看出,刘禹锡在面对孤独时,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的意象运用和情景交融的手法,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首联“小台堪远望,独上清秋时”,点明时间和地点,诗人独自在清秋登上小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有酒无人劝,看山只自知”,通过“有酒无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他只能独自看着山峦,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颈联“幽禽啭新竹,孤莲落静池”,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幽禽在新竹间啼鸣,孤莲在静池中凋零,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尾联“高门勿遽掩,好客无前期”,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热情好客的态度,他希望友人能随时来访,体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孤独落寞之感,又有对友情的期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好友,二人常有诗文唱和。此诗可能是在刘禹锡于清秋时节登上小台,面对秋景有所感触,又恰逢白居易有诗相忆,于是便写下这首诗回赠给白居易,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