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
凤从池上游沧海, 鹤到辽东识旧巢。
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
凤从池上游沧海, 鹤到辽东识旧巢。
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长江北岸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在瞩目着您持有的玉节;江南之地,众多的骑士伴随着金铙的声音簇拥着您。您就像凤凰从凤池出发,遨游于沧海之上;又似仙鹤飞到辽东,还能认出旧时的巢穴。城楼下清澈的水波容纳着众多溪流,窗户外面远处的山峦排列着三茅山。您如同碧鸡、白马一般长久地在外辗转,如今却回忆起朱方这个地方是令人快乐的郊野。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豁达之作,也有寓意深刻的咏史诗。
2. “凤池”在古代文学中常代指中书省,是重要的中枢机构。
3. 丁令威化鹤归辽东的典故出自《搜神后记》,常被用来表达人久别故乡后的归来。
4. 三茅山是道教名山,在古代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善用典故,使诗歌内涵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通过对场景和景色的描写,营造出宏大而优美的意境。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又有对其经历的感慨和对浙西这片土地的肯定。从创作意图来看,它既是送别之作,也是对友人任职的鼓励和对当地发展的期待。在学习这首诗时,要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以及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传达的情感,同时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和意境的营造。
这首诗整体格调大气,充满了对李相的赞美与期许。首联通过“江北万人”“江南千骑”的宏大场景,描绘出李相出行时的壮观和受到百姓的关注,突出其威望和影响力。颔联运用“凤从池上”“鹤到辽东”的典故,既表现了李相曾经身处重要职位,又体现出他对旧地的熟悉和回归的自然。颈联描绘了浙西的自然景色,清波含谷、远岫列茅,展现出当地的秀丽风光,也可能暗示着李相治理下的地域生机勃勃。尾联则以“碧鸡白马”形容李相的辗转经历,最后点明他对朱方的怀念,表达出浙西是一片令人眷恋的乐土,也隐含着对他在此地继续有所作为的期望。
此诗创作于唐朝,李相曾在江南任职七年,此次刘禹锡为其重新回到浙西任职而作送别诗。当时浙西地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地位,李相再次领命前往,身负重要职责,刘禹锡可能出于对友人的赞美、祝福以及对其过往经历的感慨而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