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
孝若归来成画赞, 孟阳别后有山铭。
兰陔旧地花才结,桂树新枝色更青。
为报儒林丈人道,如今从此鬓星星。
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
孝若归来成画赞, 孟阳别后有山铭。
兰陔旧地花才结,桂树新枝色更青。
为报儒林丈人道,如今从此鬓星星。
零陵的郊野长满了香草,如同凤凰雏鸟般优秀的韩宾飞进了那翠绿的山峦。他就像当年的杨方归来后成就了美好的篇章,又似张载离别后留下了著名的山铭。家中兰陔之地的花朵刚刚结出,而他如同桂树上新长出的枝条,色泽更加青翠。我要告诉儒林的前辈们,如今我从此两鬓也渐渐斑白了。
1. 科举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分为多个科目,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及第者往往能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
2. 用典:在古代诗歌中,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历史故事或前人的作品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增强表现力。
3. 香草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香草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品德、高洁的志向或优秀的人才。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祝贺韩宾科举及第并回家省亲而作。诗歌开篇描绘了零陵的自然美景,为韩宾的出场营造了美好的背景。接着,诗人运用典故赞美韩宾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对他的高度期望。颈联则关注到韩宾的家庭和他个人的发展,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尾联诗人感慨自己的岁月流逝,同时也为韩宾等后辈的崛起感到欣慰。整首诗既有对他人的赞美和祝贺,又有对自身的感慨,情感丰富而真挚。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科举文化、诗歌创作中的用典手法以及古人对人才的欣赏和期望。
这首诗以景起兴,开篇描绘了零陵郊野香草茂盛的美景,为全诗营造了美好的氛围。“丹穴雏飞入翠屏”将韩宾比作从丹穴飞出的凤凰雏鸟,形象地赞美了他的优秀和科举及第后的荣耀。颔联运用典故,以杨方和张载自比,暗示韩宾也将像他们一样留下优秀的作品,展现出对韩宾才华的高度赞赏。颈联通过“兰陔旧地”和“桂树新枝”的对比,既表达了对韩宾家庭的关怀,又强调了他科举及第的意义。尾联则笔锋一转,流露出诗人自己岁月流逝、两鬓斑白的感慨,同时也有对后辈取得成就的欣慰。整首诗情感真挚,用典恰当,是一首优秀的贺诗。
此诗创作于唐朝,当时韩宾科举及第并回家省亲。刘禹锡听闻此事,写下此诗赞美韩宾,并祝贺时任永州刺史的韩十五曹长。在唐朝,科举是文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科举及第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亲友之间常以诗歌相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