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刘禹锡 〔唐朝〕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雪里高山头白早, 海中仙果子生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不要叹息头发花白和没有儿子,这其实是人间的长久期待。雪山上的高山早早地就白头了,海里的仙果结子也很迟。于公一定会有光大门庭的喜庆,谢守又何必对着镜子悲叹衰老。很幸运我们情分不浅,祝愿你能长久地吟诵求子的诗。

1. 用典:诗中使用了“于公”“谢守”“梦熊诗”等典故,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2. 比喻:“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的关系。

3. 劝慰诗:这是一首典型的劝慰诗,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 白舍人:指白居易。
  • 华发:花白的头发。
  • 于公:西汉东海郡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曾为县狱吏、郡决曹。他断案公平,为民伸冤,后其子于定国官至丞相,被封西平侯。这里引用此典故,是希望白居易也能有好的福报。
  • 谢守:可能指谢朓等做过太守的人,这里泛指感叹衰老的人。
  • 梦熊诗:《诗经·小雅·斯干》有“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后因以“梦熊”为祝人生子之辞。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对友人的关怀和理解。当友人因为头发早白和没有儿子而感到苦恼时,他没有简单地说些安慰的话,而是运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典故,从自然规律和历史故事的角度,让友人明白这些事情其实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忧虑。同时,他还给予友人美好的祝愿,希望他能有好的福报。这种劝慰方式既充满智慧,又饱含深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

首联直接劝慰白居易不要为头发早白和没有儿子而嗟叹,认为这是人间长久的期待,有一种豁达的人生观。颔联以“雪里高山头白早”和“海中仙果子生迟”为喻,形象地说明有些现象看似不如意,但其实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介怀。颈联引用“于公”和“谢守”的典故,一方面肯定白居易会有好的福报,另一方面劝他不必像谢守那样对着镜子悲叹衰老。尾联表达了两人情谊深厚,并祝愿白居易能早日得子。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劝慰,又有美好的祝愿。

此诗是刘禹锡在收到白居易寄来的新诗,诗中有感叹自己头发早白且没有儿子的句子,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来劝慰他。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