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 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 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悠闲地漫步在南园。远远地就听到墙外传来丝竹乐器演奏的声音。我本想放下手中的毛笔到三川之地去,不过要先让这一支清商乐曲排练成型。亲手栽种花木让我格外有兴致,自己创作歌词更是别有一种情怀。乐天才华横溢,遇到美景都能吟诗咏叹,那时候他的诗作在长安城被人们争相传诵。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作风格豪放洒脱,意境开阔。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音乐。它是在汉魏相和诸曲的基础上,吸收当时南方民间音乐“吴声”“西曲”发展而成的新乐种。
这首诗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开头通过描写环境和声音,为整首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中间部分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规划和情趣。最后对友人的赞美,不仅是对白居易个人才华的肯定,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欣赏、交流的文化氛围。从艺术特色来看,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画面,烟雨初晴后漫步南园,听到墙外丝竹声,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既表现出诗人对出游的向往,又体现出对音乐的重视。“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最后一句“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是对白居易才华的赞美,也侧面反映出他们当时在文坛的影响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好友,二人常相互唱和。这首诗是刘禹锡回应白居易关于南园试小乐之事而作。当时他们可能处于闲暇时光,白居易在南园尝试演奏新乐,刘禹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