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刘禹锡 〔唐朝〕

昨日看成送鹤诗,高笼提出白云司。

朱门乍入应迷路, 玉树容栖莫拣枝。

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

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昨天读了您送鹤的诗,那鹤被从掌管刑狱的官署提出高笼。它刚进入朱门大户可能会迷路,在华美的玉树栖息就别再挑拣树枝。它在庭院落花处双双起舞,在池塘明月时声声啼鸣。它不回那海上仙山,暂且在人间展现它的风姿。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唱和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诗歌交流形式,要求和诗者在内容、韵脚等方面与原诗有一定关联。

  •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 白云司:指掌管刑狱的官署。
  •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这里比喻华丽的居所。
  • 三山碧海: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里泛指仙山。
  • 羽仪:羽毛和仪表,这里指鹤的风姿。

这首诗以鹤为载体,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诗中的鹤既是一个具体的形象,又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从内容上看,它讲述了送鹤的过程以及鹤在新环境中的状态;从情感上看,既有对鹤的怜惜与关切,也可能蕴含着对裴相公的祝福与期望。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重点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以及唱和诗这种形式的特点。

这首诗围绕送鹤之事展开。首联点明缘由,从读诗引出送鹤离开“白云司”。颔联既写出鹤初入朱门可能的迷茫,又劝其不必挑剔,暗示适应新环境。颈联描绘鹤在庭院和池边的优美姿态与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尾联以鹤不回仙山而在人间展现风姿,可能寓意着人应在现实中有所作为,也可能是对裴相公的一种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通过对鹤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此诗是刘禹锡和白居易之作。裴相公可能是当时的一位宰相,白居易送鹤给裴相公并作诗,刘禹锡便依此和诗。在唐朝,文人之间常有诗歌唱和的雅事,通过诗歌交流情感、展现才华。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