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
不见当关呼早起, 曾无侍史与焚香。
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
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
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
不见当关呼早起, 曾无侍史与焚香。
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
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
1.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其诗风格清新爽朗,善用比兴手法,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
2. 唐代官制中,郎官属于中央机构中的中级官员,分郎中、员外郎等,负责具体政务处理。
3. 唐代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以下服青,"青衫"常用来指代低级官员或未得重用者。
4. "纪"是古代时间单位,一纪为十二年,与"载""岁""年"等构成古代时间体系。
5. 酬赠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诗人之间相互唱和、表达情谊之作,往往蕴含丰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6. 令狐楚是中唐重要文学家、政治家,与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交往密切,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一定影响。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是刘禹锡晚年的一首酬赠诗,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真挚情感。
从结构上看,诗歌层层递进,首联回顾过往,点出自己历经二十四年坎坷后重新任职的背景;颔联通过今昔对比,暗示如今职位的低微;颈联转向描绘居所环境,展现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尾联则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对令狐楚赏识与关怀的感激。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并没有过多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回顾过往,既有对人生坎坷的感慨,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接纳,更有对友人相助的感恩。这种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正是历经沧桑后的人生境界的体现。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特别是颈联的景物描写,以景衬情,将诗人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展现出来,体现了刘禹锡诗歌"境生于象外"的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刘禹锡个人人生经历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唐时期文人的交往与心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诗歌艺术。
全诗情感真挚,将个人的人生感慨与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巧妙融合。首联"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概括了自己二十四年的坎坷经历和重新任职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命运多舛的感慨,也有对能再次为官的些许慰藉。
颔联"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通过对比往昔为官与如今处境,暗示了职位的低微,却也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
颈联"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转而描绘居所的清幽景色,意境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暗含了他在逆境中自我宽慰、随遇而安的心态。
尾联"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直抒胸臆,感慨自己年老官微、不被重视,唯有令狐楚对自己体恤关怀,情感真挚动人,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推向高潮。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深厚情感,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体现了刘禹锡诗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般的豁达与深情。
这首诗是刘禹锡酬答令狐楚祝贺他升迁之作。刘禹锡是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参与王叔文变法失败,长期被贬谪在外,历经二十余年坎坷。
此诗创作时,刘禹锡已至晚年,重新被任命为郎官,虽然职位不高,但对历经贬谪的他而言已是难得。令狐楚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对刘禹锡颇为赏识和关照,在他升迁时寄诗祝贺,刘禹锡遂作此诗回应,既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也抒发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