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刘禹锡 〔唐朝〕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 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长久以来学习文章,腹中好似蕴含着白凤一般的才华,却因为从政之事被赐予金鱼袋。当地百姓还未曾认识我,只是听闻我的歌谣咏唱;天子知道我的名声后便下达了诏书。我十分珍视你那如锦绣般美好的贺诗,希望能早日谋划归乡,回到田园庐舍。以往的文人墨客大多没有官位,能和我一样身着金紫同游的人,谁能比得上呢。

1. “白凤”的典故出自扬雄作《甘泉赋》梦吐白凤,后用来形容人才华出众。

2. 唐朝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金鱼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金紫在古代指金印紫绶,代表高官显爵。

  • 白凤:相传汉时扬雄作《甘泉赋》,构思时梦吐白凤。后遂以“白凤”为称颂才华出众之典。
  • 金鱼:即金鱼袋。唐、宋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
  • 谣咏:歌谣咏唱。
  • 金紫:金印紫绶。指高官显爵。

这首诗是刘禹锡与友人白居易之间的唱和之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禹锡的复杂心境。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在政事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获得天子的赏识和金鱼袋的赐予,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他又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官场的疲惫让他渴望回归宁静。在艺术上,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用典自然,通过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既有对仕途的追求,也有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诗人自陈长久学习文章,才华出众,却因政事获赐金鱼袋,展现出自己文学与政事上的双重才能。颔联“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说明自己虽未与当地百姓谋面,但名声已通过歌谣传播,且得到天子的认可,侧面体现出其影响力。颈联“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表达了对白居易贺诗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归乡的愿望。尾联“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对比以往文人多无官位,感慨自己能有如此殊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才华和仕途的自信,又有对归乡的向往。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祝贺他得赐金鱼袋之作。刘禹锡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在政事上也有所建树,因此获得天子赏识赐予金鱼袋。白居易写诗祝贺,刘禹锡便回以此诗。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