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刘禹锡 〔唐朝〕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 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空荡荡的书斋格外寂静,纤尘不染,我被病痛缠身,身边堆满了医药书籍。几茎纤细的小草,更增添了此地的幽静;忽然飞来一只幽禽,如同佳宾来访令人惊喜。世间的忧愁与欢喜本就变幻无常,佛家认为一切都有因果缘由可以消解。我们一同在洛阳悠闲度日,可不要让这美好风景都被别人占去了。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豁达,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很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佛教在唐朝时期非常盛行,对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诗中“释氏销磨尽有因”就体现了这一点。

  • 空斋:空荡寂静的书斋。
  • 药物方书:治病的药物和医书。
  • 纤草:纤细的小草。
  • 幽禽:鸣声幽雅的禽鸟。
  • 释氏:指佛教。
  • 销磨:消除,化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特定的生活状态下创作的。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开头的空斋之景和病身之态,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孤独和身体的不适,但他并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几茎纤草和幽禽的出现,说明他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颈联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观。尾联对友人的邀约,又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我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体会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生活和友情的态度。同时,也能了解到唐朝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受佛教影响的情况。

首联描绘出一幅空斋寂静、诗人被病痛环绕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清幽孤寂的基调。“空斋寂寂不生尘”,一个“空”字和“寂寂”的叠词,将书斋的冷清展现得淋漓尽致;“药物方书绕病身”则直接点明诗人身体不适。颔联笔锋一转,几茎纤草和忽然飞来的幽禽,为这寂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和惊喜,体现出诗人在孤寂中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颈联从眼前的情景上升到对世间忧喜无常的思考,引入佛家因果之说,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邀约,希望大家一起珍惜在洛阳的悠闲时光,共享美好风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此诗是刘禹锡在洛阳时所作。当时他和白居易、吴方之等人都在洛阳任职,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但刘禹锡可能身体欠佳,在秋斋独坐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寄给白居易和吴方之,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情谊。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