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
风韵渐高梧叶动, 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
风韵渐高梧叶动, 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初秋时节,官员在十日休假时清洗官服,官署里安静无声,公吏们都已归家。秋风渐起,梧桐树叶开始摇动,露珠初浓,槿花也渐渐稀少。四季匆匆流逝,催人容颜老去,饮上几杯美酒,渐渐忘却了是非烦恼。又传来消息说明天要在池上饮酒,人们都知道太守就像谢玄晖一样风雅。
1. 旬休:古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
2. 朱衣:古代官员的红色官服,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颜色不同。
3. 谢朓:南齐诗人,字玄晖,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其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
这首诗围绕初秋的早凉展开,通过对官署景象、自然景色和自身心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闲适、风雅的生活状态。诗的前两联写景,从官署的安静到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初秋的氛围。后两联抒情,既有对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联“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点明时间是初秋旬休,官署安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颔联“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通过描写秋风中梧桐叶动和露珠浓重下槿花稀少的景象,展现了初秋的特点,也透露出时光流逝之感。颈联“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感慨四季匆匆,容颜易老,而饮酒能让人忘却是非烦恼,体现了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感慨和自我排解。尾联“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得知明天又有池上饮酒之约,将太守比作谢玄晖,既表达了对太守风雅的赞美,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风雅的生活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适,情感细腻,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独特风格。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推测,当时正值初秋官员旬休之时,窦员外可能写了一首关于早凉的诗给刘禹锡,刘禹锡便回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初秋时节官署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