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 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 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
忽然惊闻您带着金印乘坐着朱轮车出行,于是告别了京城的繁华喧嚣,去倾听那清晨猿猴的啼鸣。您如同从天而降的仙人,虽然暂时被贬谪,但赤泉侯般的深厚恩情仍在。您的家族福泽深厚,如同玉环般的祥瑞预示着久远的未来,您功勋卓著,如同铜柱般威严,足以震慑海门。读了您的诗文,我心中的百般忧愁都消散了,又何须再种那北堂的萱草来解忧呢。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以豪放、豁达著称。
2. 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赤泉侯”“铜柱”等,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表现力。
3. 萱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忘忧,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和南海马大夫的诗而作,围绕杨侍郎被贬谪到郴州这一事件展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杨侍郎从京城显贵到被贬偏远之地的转变,给人一种强烈的落差感。中间两联通过神话和历史典故,一方面安慰杨侍郎,让他明白被贬只是暂时的,另一方面赞美他的家族和个人功绩,提升他的信心。最后两句则以读诗解忧作结,体现了文人之间以诗文交流情感的雅趣。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是刘禹锡诗歌中的佳作,对于我们了解唐朝的政治文化和文人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帮助。
这首诗开篇“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通过对比京城的繁华(鸣珂)和被贬地的荒凉(晓猿),突出了杨侍郎境遇的变化,表达了对他被贬的惊讶和惋惜。“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将杨侍郎比作仙人被贬,又强调他得到的恩情,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运用典故,赞美了杨侍郎家族的福泽和他本人的功勋。最后“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表明读了杨侍郎的诗文后忧愁消散,进一步体现了对他的赞赏和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同情,又有对其的赞美和鼓励。
刘禹锡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斗争复杂。此诗可能创作于杨侍郎被贬谪到郴州之时,南海马大夫听闻此事后有相关诗作,刘禹锡便和诗一首。当时官员被贬谪是常见之事,诗中既表达了对杨侍郎被贬的感慨,也有对他的安慰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