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
肌肤销尽雪霜色, 罗绮点成苔藓斑。
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蘼芜上北山。
何代提戈去不还,独留形影白云间。
肌肤销尽雪霜色, 罗绮点成苔藓斑。
江燕不能传远信,野花空解妒愁颜。
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蘼芜上北山。
是哪个朝代的人拿起武器一去不返,只留下孤孤单单的身影在白云间。那如雪似霜的肌肤已经消磨殆尽,绫罗绸缎也已被点点苔藓布满。江上的燕子不能为她传递远方的音信,野外的花儿徒然地嫉妒她愁苦的容颜。近来难道缺少征人的妻子吗?可她们却能笑着采摘蘼芜登上北山。
1.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洒脱,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情感。
2. 望夫山是一种常见的传说题材,多与女子盼夫归来的故事相关,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思念、哀怨等情感。
3. 蘼芜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一种意象,有时象征着离别、愁绪,有时也与女性的生活场景相关。
这首《望夫山》围绕一位望夫的女子展开。诗的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丈夫出征未归,女子孤独守望的画面。接着,通过对女子外在形象的描写,如肌肤和衣服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她等待的岁月漫长且痛苦。中间两联,诗人借助江燕和野花,将女子的哀怨之情具象化。江燕不能传信,让女子的期盼落空;野花空自嫉妒,更增添了她的孤独。最后,以其他征人妇的“笑”与这位女子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她的悲苦。刘禹锡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位望夫女子的悲惨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因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伤痛。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望夫不归的女子形象。首联点明丈夫出征未归,只留下她孤独的身影在白云间,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女子肌肤销尽、罗绮长满苔藓,极言时间的漫长和女子等待的煎熬。颈联借江燕不能传信、野花空自嫉妒,进一步渲染女子的哀怨。尾联则以“近来岂少征人妇,笑采蘼芜上北山”形成对比,表面上写其他征人妇能笑着采蘼芜,实则更衬托出这位望夫女子的悲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妇悲惨命运的同情。
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大量男子被征入伍,许多家庭因此离散。诗人或许是在游历中看到望夫山的传说景象,有感于征人妇的悲惨命运,从而创作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