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词三首

刘禹锡 〔唐朝〕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

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

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柳花从碧绿的枝条上绽放,随着芳香的微风飘散到远方。特意选取花落的时候,轻盈悠扬地占据晚春的时光。

它轻轻飞舞不借助风力,轻轻飘落也不委顿于地。在晴朗的天空中纷乱地舞动,引发人们无限的情思。

晴天里柳花像暗暗飘落的雪花,前来送别青春的逝去。它看似无意却又好像饱含深情,飘向千家万户。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豁达著称。

2.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晴天闇闇雪”)、拟人(“无意似多情”)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晚春时节常常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季节,因为它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开从绿条上:指柳花从绿色的柳条上开放。
  • 散逐香风远:随着带有香气的风飘散到远方。
  • 故取:特意选取。
  • 悠扬:形容柳花飘落时轻盈、舒缓的样子。
  • 不假风:不借助风。
  • 不委地:不落在地上。
  • 撩乱:纷乱的样子。
  • 闇闇:暗暗,形容柳花飘落时若有若无的样子。

这首《柳花词三首》通过对柳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晚春时节的独特景象。诗的开篇描绘了柳花从绿条上开放,随着香风飘散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柳花的飞舞和飘落,“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突出了柳花的轻盈和自由。“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则进一步表达了柳花引发的人们的情思。最后,诗人将柳花比作雪花,“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柳花的美丽姿态和独特神韵。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柳花比作雪花,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诗中的柳花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的轻盈、自由和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禹锡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晚春时节,看到柳花飞舞的景象,触景生情而作。柳花的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诗数量:925名句数量:3418